24周年

財稅實務 高薪就業(yè) 學歷教育
APP下載
APP下載新用戶掃碼下載
立享專屬優(yōu)惠

安卓版本:8.7.80 蘋果版本:8.7.80

開發(fā)者: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線:點擊下載>

初級會計職稱《初級會計實務》強化指導:取得固定資產的核算

來源: 正保會計網校 編輯: 2012/09/25 09:54:39  字體:

招生方案

書課題助力備考

選課中心

資料專區(qū)

硬核干貨等你學

資料專區(qū)

免費題庫

海量好題免費做

免費題庫

會計人證件照

照片一鍵處理

會計人證件照

考試提醒

重要節(jié)點不錯過

考試提醒

2012年初級會計職稱考試《初級會計實務》第一章 資 產

  知識點十一、取得固定資產的核算

  1.外購的固定資產

  企業(yè)外購的固定資產,應按實際支付的購買價款、相關稅費、使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前所發(fā)生的可歸屬于該項資產的運輸費、裝卸費、安裝費和專業(yè)人員服務費等,作為固定資產的取得成本。

 ?。?)企業(yè)購入不需要安裝的固定資產,應按實際支付的購買價款、相關稅費以及使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前所發(fā)生的可歸屬于該項資產的運輸費、裝卸費和專業(yè)人員服務費等,作為固定資產成本,借記“固定資產”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2)購入需要安裝的固定資產,應在購入的固定資產取得成本的基礎上加上安裝調試成本等,作為購入固定資產的成本,先通過“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待安裝完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時,再由“在建工程”科目轉入“固定資產”科目。

 ?。?)固定資產的各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壽命或者以不同方式為企業(yè)提供經濟利益,適用不同折舊率或折舊方法的,應當分別將各組成部分確認為單項固定資產。

  (4)一筆款項購入多項沒有單獨標價的固定資產

  如果這些資產均符合固定資產的定義,并滿足固定資產的確認條件,則應將各項資產單獨確認為固定資產,并將各項固定資產公允價值的比例對總成本進行分配,分別確定各項固定資產的成本。

  2.建造固定資產

  企業(yè)自行建造固定資產,應按建造該項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前所發(fā)生的必要支出,作為固定資產的成本。

  自建固定資產應先通過“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工程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時,再從“在建工程”科目轉入“固定資產”科目。企業(yè)自建固定資產,主要有自營和出包兩種方式,由于采用的建設方式不同,其會計處理也不同。

 ?。?)自營工程

如果是購建生產經營用的機器設備
如果是購建的廠房等建筑物
①購入工程物資時
  借:工程物資【不含稅】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
①購入工程物資時
  借:工程物資【含稅】
    貸:銀行存款
②領用工程物資時
  借:在建工程【不含稅】
    貸:工程物資
②領用工程物資時
  借:在建工程【含稅】
    貸:工程物資
③在建工程領用本企業(yè)原材料
  借:在建工程
    貸:原材料
③在建工程領用本企業(yè)原材料
  借:在建工程
    貸: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④在建工程領用本企業(yè)生產的商品
  借:在建工程
    貸:庫存商品 
④在建工程領用本企業(yè)生產的商品
  借:在建工程
    貸:庫存商品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⑤自營工程發(fā)生的工程人員工資等
  借:在建工程
    貸:應付職工薪酬
⑤同左
⑥輔助生產部門為工程提供的水、電、設備安裝、修理、運輸等勞務
  借:在建工程
    貸: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
⑥同左
⑦在建工程發(fā)生的借款費用滿足借款費用資本化條件的
  借:在建工程
    貸:長期借款 、 應付利息
⑦同左
⑧自營工程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時,按其成本
  借:固定資產
    貸:在建工程
⑧同左

  (2)出包工程

 ?、兕A付工程款項

  借:預付賬款

    貸:銀行存款

  ②企業(yè)按合理估計的發(fā)包工程進度和合同規(guī)定向建造承包商結算的進度款

  借:在建工程

    貸:銀行存款或預付賬款

 ?、酃こ掏瓿蓵r按合同規(guī)定補付的工程款

  借:在建工程

    貸:銀行存款

 ?、芄こ踢_到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時,按其成本

  借:固定資產

    貸:在建工程

學員討論(0
回到頂部
折疊
網站地圖
关闭

Copyright © 2000 - 2025 m.jnjuyue.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444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