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出現(xiàn)的高額外貿逆差,特別是2月份當月史無前例的79億美元逆差,引起一片嘩然。人們紛紛四下尋找答案:是今年下調出口退稅率使得出口增長滯于進口增長?是入世后進口關稅進一步調低以致進口猛增?還是在頻繁的貿易摩擦之下我國外貿導向正在發(fā)生轉向?
很多人都認為,出口導向戰(zhàn)略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成功的經驗。不僅中國,實際上在過去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日本、韓國、馬來西亞,也都是依靠外向出口型經濟而逐步“發(fā)家”的。起初由于看到并想復制這些經濟體的成功,加上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有8年的中國外貿都是逆差,甚至出現(xiàn)了外匯儲備危機,這就使得鼓勵出口、限制進口的貿易政策取向在我國逐步固化。另外,長期的計劃經濟基礎,也決定了國內市場和管理政策的相對封閉,在觀念上始終認為高進口對于經濟發(fā)展更具負面作用,如侵占國內市場、沖擊國內企業(yè)等,導致在發(fā)展對外貿易時更關注出口,而只把進口作為“調劑余缺”的手段。
這種“重出口輕進口”的政策導向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確實取得了成功,在推動中國經濟增長過程中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使外貿從“逆差階段”轉變到“順差階段”。但是,順差所帶來的并非都是好處。我們看到,近年來,貿易爭端不斷涌現(xiàn),我國已成為遭受反傾銷最多的國家。其次,貿易順差賺回來的是美元,增加了外匯儲備,從資源的角度講,可能是一種浪費。第三,持續(xù)高額順差導致了人民幣升值預期,而人民幣升值預期又導致了資本凈流入增加,資本凈流入增加又進一步導致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第四,巨額的經常項目的順差,會轉化為貨幣大量投放的壓力,成為通貨膨脹率上升的重要因素。
相反,逆差的結果也并非都是壞處。適當逆差有利于緩解短期貿易糾紛,有助于貿易長期穩(wěn)定增長。逆差實際上等于是買生產性的設備,相當于投資,只要選擇較好的投資項目,比存在銀行里所帶來的效益更高。這樣既可以補充國內一些短缺的原材料,還可以很快地提高生產能力、增加就業(yè)以及增加經濟總量。另外,逆差還能減少人民幣升值的預期,資本凈流入的速度也會放慢。從現(xiàn)實的情況看,今年我國人民幣升值的壓力確實比去年下半年有所減少。短期的貿易逆差還有助于緩解我國通貨膨脹的壓力。
實際上,仔細分析過去十年出口導向型經濟的成功經驗,不難發(fā)現(xiàn),不單純是出口,而是出口與進口共同推動了中國經濟的增長:一方面,出口帶來了需求;另一方面,進口推動了技術引進與TFP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
而且,在某種條件下,進口對國民經濟的促進作用甚至比出口還大。如進口石油、鐵礦石、鋼材、機電設備等,作為初始投入的一部分從供給層面對經濟增長貢獻巨大。
可以肯定的是,今年我國的進出口貿易已經進入一個新階段,大量順差將不復存在,適當逆差將會出現(xiàn)。顯然,“重出口輕進口”的對外貿易戰(zhàn)略已不再適應新形勢下的新需要,沿用了十幾年的中國貿易導向政策即將面臨挑戰(zhàn),應順勢進行貿易戰(zhàn)略調整和貿易制度建設。
專家在分析今年前4個月累計107.6億美元的高額逆差時認為,這是大進大出條件下產生的逆差,而非單邊倒。而且是國內旺盛的經濟增長需求所帶動的進口增長,彌補了國內資源、設備短缺,保證了經濟的增長,屬于健康的增長。我國正處在工業(yè)化加速發(fā)展的階段,特別需要國外大量的先進技術設備。在此情況下,正如前文所說,即使出現(xiàn)逆差,也并非壞事。
當然,從長期趨勢來看,國家利益的實現(xiàn)根本上還是取決于進出口貿易的動態(tài)平衡,比如美國服務貿易的巨額順差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其貨物貿易的逆差,而日本、韓國因進出口長期不平衡所引發(fā)的弊端也日益顯露。考慮到中國的資源狀況、市場規(guī)模、產業(yè)結構和經濟體制等各方面因素,一個基本平衡的貿易差額也應該是符合中國經濟發(fā)展要求的。
因此,國家應該進一步調整外經貿戰(zhàn)略,應由關注貿易順差轉向貿易平衡,由關注貿易額轉向提高生產率、促進國際競爭力持續(xù)的貿易導向戰(zhàn)略轉變。
中國外貿戰(zhàn)略期待轉向
- 發(fā)表評論
- 我要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