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筷子開征消費稅應該還是不應該?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lián)合下發(fā)通知,從4月1日起,對我國現(xiàn)行消費稅的稅目、稅率及相關政策進行調整,這次消費稅調整,將此前無需交納消費稅的木制一次性筷子納入了征稅范圍,稅率為5%.消息傳出后,業(yè)內人士和消費者議論紛紛,報紙、媒體均有對此一次性筷子開征消費稅進行報道和追蹤的消息。
據云南電視臺記者采訪:有經銷商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好一點的一次性木筷子每雙的成本價是兩分四厘,在征收了5%的消費稅以后,一雙筷子的成本大概增加兩厘,比起因為原材料上漲而增加的成本來說,這個數(shù)字幾乎是可以忽略不計的。目前昆明的大部分餐館都選用一次性木筷子,部分餐館經營者表示一次性筷子不會有償使用。
從有關資料顯示,我國每年因為制造一次性木筷子需要砍伐大約2500萬棵大樹,減少森林面積200萬平方米。盡管很多消費者也有環(huán)保意識,但我國每年仍消耗一次性筷子450億雙,而作為一次木筷消費大國的日本,其原材料卻主要來自中國。
從保護森林資源上來看,征收一次性筷子的消費稅是可行的。
但《青年時報》卻對以“對一次性筷子征消費稅與環(huán)保南轅北轍”為題對此事進行了觀點不同的評述。植樹造林的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對環(huán)境的保護,二是生產木材,而并不是只有第一個目的。其實從實際功用來講,倒是對木材的需求極大推動了農民們植樹的積極性,植樹是為了“生產木材”,但從種植到砍伐總有一定的周期,樹木在被砍伐成為木材之前,不也為環(huán)境生態(tài)貢獻了一份力量嗎?一個簡單的道理是:由于對木材的需求是不間斷的,農民們的植樹也是不間斷的,那么“綠化”也就是不間斷的。
在廣大的農村,很少有樹齡超過十年以上的樹木,但依然年年綠樹如云。對一次性筷子征消費稅,可以抑制木材的生產,而木材的生產過程是什么呢?木材有兩種不同的生產過程,一是自砍伐原始樹木始,再一個則是自“種植”始。一次性筷子的木材多取自速生林,而且多屬人工林,如楊樹、毛竹,那么對一次性筷子征消費稅,最終抑制的是“種樹”,這難道就是消費稅的真正目的?而另一個必然的后果則是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受到損害———種樹無用,農民也就不再種樹,勢必將失去一條重要的生財之道,進而影響到生活質量,甚至累及下一代人的教育與成長。這樣的觀點并不是少數(shù),而且說的也不無道理。中國西部網稱:一次性筷子征消費稅是“想當然”的美夢 南方日報報道:但本報記者近日在采訪中卻聽到了許多小戶投資者的不同聲音。他們均稱,國家這次調整消費稅如果沒有配套的實施細則出臺,對征稅項目給予進一步的明確,那么肯定會對他們這些被列入重征消費稅的下游企業(yè)的經營產生負面影響。北京晨報提出質疑:一次性筷子為何要征消費稅?上海證券報:“抓小放大”的特點在木制一次性筷子與高檔家具之間,體現(xiàn)得更為明顯。這次消費稅調整,將木制一次性筷子納入了征稅范圍,稅率為5%.目的是為了增強人們的環(huán)保意識、引導消費和節(jié)約木材資源。但是,與高檔家具所耗用的良材相比,一次性筷子消耗掉的130萬立方米木材只是小巫見大巫。
那么對一次性筷子開征消費稅是否合理呢?
在江西、湖南、廣西、福建這些省份,一次性筷子如今多數(shù)用的都是竹筷子,竹子生產周期短,2年循環(huán)一次,而木材則要十幾年。對于竹子做的一次性筷子是否征稅,還在爭論中,有制作竹筷的廠家說一次性竹筷不再征收范圍,人民大學財金學院的朱青表示,對一次性筷子開征消費稅可能會遇到操作上的問題:“比如如何界定一次性筷子”。
大多數(shù)專家學者稱,消費稅調整對“窮人”。在保護資源上,開征消費稅是無可厚非,但是對征稅項目上,卻體現(xiàn)出殺貧濟富的態(tài)勢。對一次性筷子征稅,卻忽略了高檔家具,高檔家具所耗用的木材是一次性筷子的數(shù)十倍甚至更多。
事關民生,牽一發(fā)而動全身,還是恤民些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