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企業(yè)所得稅會計處理舉例(一)
[例1]某中外合資企業(yè)1994年計劃全年利潤8000000元。12月末總機構有關損益類科目余額如下:
產品銷售收入 15000000
銷售折扣與折讓 450000
產品銷售稅金 600000
產品銷售成本 6800000
銷售費用 500000
管費理費 400000
財務費用 200000
其他業(yè)務收入 1200000
其他業(yè)務支出 700000
營業(yè)外收入 1300000
(包括從聯(lián)營方取得的稅后利潤800000元)
營業(yè)外支出 480000
該企業(yè)在美國的分支機構1994年獲得利潤200000美元,已在美國繳納所得稅50000美元。12月31日國家公布美元外匯牌價為1:8.50。另外在匯算清繳時,稅務機關發(fā)現(xiàn)企業(yè)將非公益、救濟性捐款30000元和超過稅法規(guī)定的開支限度的業(yè)務招待費40000元在稅前列支。
按照規(guī)定,外商投資企業(yè)所得稅實行按季預繳,年終匯算清繳。
企業(yè)按季預繳時,每季預繳稅額為:
季預繳稅額=8000000×33%÷4
?。?60000元
企業(yè)按季預繳時,應作如下會計分錄:
借:預交所得稅 660000
貸:銀行存款--人民幣戶 660000
全年實際已預繳稅款為:660000×4=2640000元
年末,企業(yè)應將總機構有關損益類科目余額結轉到“本年利潤”科目,其會計分錄為:
借:產品銷售收入 15000000
其他業(yè)務收入 1200000
營業(yè)外收入 1300000
貸:本年利潤 17500000
借:本年利潤 10130000
貸:銷售折扣與折讓 450000
產品銷售稅金 600000
產品銷售成本 6800000
銷售費用 500000
管理費用 400000
財務費用 200000
其他業(yè)務支出 700000
營業(yè)外支出 480000
則總機構的利潤總額為:
利潤總額=17500000-10130000
?。?370000元
整個企業(yè)的利潤總額為:
利潤總額=7370000+200000×8.50(分支機構利潤)
=9070000元
則企業(yè)全年應納稅所得額為:
應納稅所得額=9070000-800000(稅后投資利潤)
+30000+40000)(稅前多列支支出)
?。?340000元
按此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的應納稅額為:
應納稅額=8340000×33%
=2752200元
另外,外商投資企業(yè)就來源于境外的所得已在境外繳納的所得稅可以在匯總納稅時從應納稅額中扣除,但不得超過其境外所得按規(guī)定計算的應納稅額。
境外所得稅額扣除限額=2752200×(200000×8.50/8340000)
=561000元
實際在境外繳納的所得稅稅額=50000×8.50
?。?25000元
實際在境外繳納的稅款低于扣除限額,按規(guī)定可以從應納稅額中扣除其在境外實際繳納的所得稅稅款。因此企業(yè)實際應納稅額為:
應納稅額=2752200-425000
?。?327200元
則企業(yè)應作如下會計分錄:
借:未分配利潤 2327200
貸: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2327200
同時結轉預交的所得稅稅額,作如下會計分錄:
借: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2327200
貸:預交所得稅 2327200
結轉后,“預交所得稅”科目資料如下
預交所得稅
借方 貸 方 借或貸 余額
660000 借 660000
660000 借 1320000
略 660000 借 1980000
660000 借 2640000
2327200 借 312800
合計 2640000 2327200 借 312800
對于多預交的312800元,如果稅務機關規(guī)定留待下年度抵繳,則可于下一年度第一季度抵繳。如果稅務機關同意退回多交的稅款,則于收到退回稅款時,作如下會計分錄:
借:銀行存款--人民幣戶 312800
貸:預交所得稅 312800
產品銷售收入 15000000
銷售折扣與折讓 450000
產品銷售稅金 600000
產品銷售成本 6800000
銷售費用 500000
管費理費 400000
財務費用 200000
其他業(yè)務收入 1200000
其他業(yè)務支出 700000
營業(yè)外收入 1300000
(包括從聯(lián)營方取得的稅后利潤800000元)
營業(yè)外支出 480000
該企業(yè)在美國的分支機構1994年獲得利潤200000美元,已在美國繳納所得稅50000美元。12月31日國家公布美元外匯牌價為1:8.50。另外在匯算清繳時,稅務機關發(fā)現(xiàn)企業(yè)將非公益、救濟性捐款30000元和超過稅法規(guī)定的開支限度的業(yè)務招待費40000元在稅前列支。
按照規(guī)定,外商投資企業(yè)所得稅實行按季預繳,年終匯算清繳。
企業(yè)按季預繳時,每季預繳稅額為:
季預繳稅額=8000000×33%÷4
?。?60000元
企業(yè)按季預繳時,應作如下會計分錄:
借:預交所得稅 660000
貸:銀行存款--人民幣戶 660000
全年實際已預繳稅款為:660000×4=2640000元
年末,企業(yè)應將總機構有關損益類科目余額結轉到“本年利潤”科目,其會計分錄為:
借:產品銷售收入 15000000
其他業(yè)務收入 1200000
營業(yè)外收入 1300000
貸:本年利潤 17500000
借:本年利潤 10130000
貸:銷售折扣與折讓 450000
產品銷售稅金 600000
產品銷售成本 6800000
銷售費用 500000
管理費用 400000
財務費用 200000
其他業(yè)務支出 700000
營業(yè)外支出 480000
則總機構的利潤總額為:
利潤總額=17500000-10130000
?。?370000元
整個企業(yè)的利潤總額為:
利潤總額=7370000+200000×8.50(分支機構利潤)
=9070000元
則企業(yè)全年應納稅所得額為:
應納稅所得額=9070000-800000(稅后投資利潤)
+30000+40000)(稅前多列支支出)
?。?340000元
按此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的應納稅額為:
應納稅額=8340000×33%
=2752200元
另外,外商投資企業(yè)就來源于境外的所得已在境外繳納的所得稅可以在匯總納稅時從應納稅額中扣除,但不得超過其境外所得按規(guī)定計算的應納稅額。
境外所得稅額扣除限額=2752200×(200000×8.50/8340000)
=561000元
實際在境外繳納的所得稅稅額=50000×8.50
?。?25000元
實際在境外繳納的稅款低于扣除限額,按規(guī)定可以從應納稅額中扣除其在境外實際繳納的所得稅稅款。因此企業(yè)實際應納稅額為:
應納稅額=2752200-425000
?。?327200元
則企業(yè)應作如下會計分錄:
借:未分配利潤 2327200
貸: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2327200
同時結轉預交的所得稅稅額,作如下會計分錄:
借: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2327200
貸:預交所得稅 2327200
結轉后,“預交所得稅”科目資料如下
預交所得稅
借方 貸 方 借或貸 余額
660000 借 660000
660000 借 1320000
略 660000 借 1980000
660000 借 2640000
2327200 借 312800
合計 2640000 2327200 借 312800
對于多預交的312800元,如果稅務機關規(guī)定留待下年度抵繳,則可于下一年度第一季度抵繳。如果稅務機關同意退回多交的稅款,則于收到退回稅款時,作如下會計分錄:
借:銀行存款--人民幣戶 312800
貸:預交所得稅 312800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