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財稅實務 高薪就業(yè) 學歷教育
APP下載
APP下載新用戶掃碼下載
立享專屬優(yōu)惠

安卓版本:8.7.60 蘋果版本:8.7.60

開發(fā)者: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線:點擊下載>

存貨計劃成本核算法及其特殊情況形下的會計處理

來源: 《財務與會計》·田一心、楊桂榮 編輯: 2002/10/24 09:12:45  字體:

選課中心

實務會員買一送一

選課中心

資料專區(qū)

需要的都在這里

資料專區(qū)

課程試聽

搶先體驗

課程試聽

高薪就業(yè)

從零基礎到經理

高薪就業(yè)
  本文以材料成本核算為例,就計劃成本核算及特殊情況下的會計處理作些探討。 
  
  例:某制造業(yè)企業(yè)采用計劃成本法進行材料核算。1997年6月份該企業(yè)原材料科目某類材料的期初余額為100 000元,計劃單位成本10元/公斤,材料成本差異 10 000元。 7月10日外購該材料5 000公斤,單價11元/公斤,款項通過銀行支付,7月11日該批材料驗收入庫。7月20日外購該材料5 000公斤,材料驗收人庫,但結算單據8月5日到達。7月15日、7月25日生產車間分別領用該材料4 000公斤(該材料增值稅率17%)。 
  
  按常規(guī),根據上述資料進行會計處理如下: 
  
  1、7月10日購入材料,支付貨款55 000元,增值稅款9 350元(55 000×17%=9350) 
  借:材料采購 55 000 
    應交稅金 9350 
    貸:銀行存款 64 350 
  
  2、 7月11日,該批材料入庫 
  借:原材料    50000 
    材料成本差異 5000 
    貸:材料采購    55 000 
  
  3、7月15日,車間領料,暫不處理,待月末填制“發(fā)料憑證匯總表”一并反映。 
  
  4、7月20日,收到材料5 000公斤,由于結算單據未到,暫不處理。 
  
  5、7月25日,車間領料;暫不處理,待月末填制“發(fā)料憑證匯總表一并反映。 
  
  6、7月31日-7月20日入庫材料結算單據仍未到,根據計劃成本暫估入賬: 
  借:原材料 50 000 
    貸:應付賬款 50 000 
  
  7、7月31日,編制發(fā)料憑證匯總表,發(fā)出材料計劃總成本80000 {10×(4000+4000)} 
  借:生產成本 80 000 
    貸:原材料 80 000 
  
  8、月來計算并分攤本月領用材料的成本差異: 
  
  本月材料成本差異率=(10000+5000)/(100000+ 50 000+50 000)=7.5% 
  
  本月發(fā)出材料應分攤的成本差異額=(4 000+4 000)×10×7.5%=6 000 
  借:生產成本 6 000 
    貸:材料成本差異 6400 
  
  上例業(yè)務是完全按照前面材料計劃成本計價核算法進行會計處理的,表面看來似乎沒什么問題。但是只要我們仔細分析一下,就不難發(fā)現,月末暫估入賬的5 000公斤原材料,其本身的材料成本差異在7月份并未體現出來,但卻參與了本月材料成本差異的分攤計算。等到下月,該批材料結算單據到達,其材料成本差異才登記入賬。并參加下月份耗用材料成本差異的分攤。在這種情況下,在材料暫估入賬的月份及其下一月份,實際發(fā)出材料的成本反映就會失真。當該批材料的成本差異為正值時,就出現了低估該月份發(fā)出材料的實際成本。而高估下一月份發(fā)出材料的實際成本的現象;反之,則會高估該月份發(fā)出材料的實際成本。而低估下一月份發(fā)出材料的實際成本。這樣就違背了會計核算的配比原則,使成本、利潤及稅金等一系列指標的計算出現偏差,造成了會計信息的失真。 
  
  為了彌補上述做法的一些不足。我們把材料成本差異率的計算公式稍微變動: 
  
  材料成本差異率=(月初結存材料成本差異+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異)/(月初結存材料計劃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計劃成本-本月暫估入賬的材料成本)×100% 
  
  按這種做法對上例重新計算材料成本差異率如下: 
  
  月末計算并分攤本月領用材料的成本差異; 
  
  本月材料成本差異事=(10 000+5 000)/(100 000+50 000)=10% 
  
  本月發(fā)出材料應分攤的成本差異額=(4000+4 000)×10×10%=8 000 
  借:生產成本 8 000 
    貸:材料成本差異8000 
  
  這種計算結果較之前述計算結果會更加接近實際情況。
學員討論(0

實務學習指南

回到頂部
折疊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00 - m.jnjuyue.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444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