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財稅實務 高薪就業(yè) 學歷教育
APP下載
APP下載新用戶掃碼下載
立享專屬優(yōu)惠

安卓版本:8.7.30 蘋果版本:8.7.30

開發(fā)者: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線:點擊下載>

以稅收形式籌集社會保障經(jīng)費

來源: 中國稅務報·蕭明同 編輯: 2002/01/15 00:00:00  字體:

  目前全世界實行社會保障制度的國家(地區(qū))已有172個,其中大部分(世界上已有130多個國家)國家都建立了社會保障稅,以稅的方式籌措社保經(jīng)費。

  政府是社會保障的責任主體

  由于各國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基礎不同,社會保障制度實施的時間、范圍和水平差異甚大,因而對社會保障的定義也有所不同。歸納起來,各國對社會保障的基本定義為:以國家或政府為主體,依照法律規(guī)定,通過國民收入分配或再分配,對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或因其他原因?qū)е律罾щy的公民給予物質(zhì)幫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

  從這項定義可以看出:社會保障制度的責任主體是國家或政府;實行社會保障制度的目標是滿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社會保障制度必須經(jīng)過國家立法實施。

  由于社會保障制度要通過立法進行強制實施,所以任何非政府機構都無法擔當社會保障的重任,政府自然成為社會保障獨一無二的責任主體。

  社保支出是政府開支大項

  據(j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2000年政府財政統(tǒng)計年報》介紹,列在大多數(shù)國家當年財政支出第一或第二位的,就是社會保障支出。

  該年報的“各國財政支出按功能性質(zhì)分類統(tǒng)計表”把政府財政支出分為12類,其中明顯屬社會保障性質(zhì)的有醫(yī)療、社會保障及福利、住房及社區(qū)設施等3類。

  該表列舉了126個國家,其中數(shù)據(jù)完整的 98個國家的政府都安排了這3類支出。上述3類支出在財政總支出中占第一位的有60個國家,比例為59%;占第二位的有15個國家,比例為16%;二者相加為76%。因此,從財政角度分析,世界各國政府都不同程度地承擔起社會保障的責任,而在大多數(shù)國家中社會保障是財政上的頭等或第二等大事。

  財政撥款填補社?;鹑笨?/STRONG>

  各國社會保障基金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財務缺口。社會保障屬非贏利事業(yè),政府不能過高地收費。國際勞工局1952年通過的《社會保障最低標準公約》建議,要求雇員繳納的社會保險費不得超過其工薪收入的25%,或其贍養(yǎng)妻子所需費用的50%。而社會動蕩、經(jīng)濟衰退、通貨膨脹,以及在各國普遍發(fā)生的社?;鸸芾硇实拖碌纫蛩兀鶎е律绫=?jīng)費入不敷出。

  對于社?;鸬娜笨?,各國政府都從財政撥款給予補充。發(fā)達國家的財政撥款在社保支出中所占的比重相當大。據(jù)統(tǒng)計,20世紀80年代中期該比重為:加拿大73%,英國58%,日本45%,美國43%,德國30%,法國28%,平均為51.4%。據(jù)《國際稅收評論》今年6月11日報道,德國政府決定把2001年的能源稅收入共223億馬克用于彌補社保經(jīng)費的缺口。

  以稅收形式強制征集社保經(jīng)費

  為避免和減小經(jīng)費短缺所帶來的風險,絕大多數(shù)國家通過立法建立社會保障稅稅制,有效籌集社保經(jīng)費。據(jù)統(tǒng)計,目前有111個國家和地區(qū)實行社保稅。各國的社保收入名稱不一,如社會保障稅、社會保險捐、社會稅、社保費、社?;鸬?,但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即由政府立法強制征收,社會普遍參加,稅種列入稅法匯編,并按規(guī)定稅率或費率征繳。

  有人認為,以稅收的“三性”來衡量,社保稅無疑具有強制性和固定性,但不具備無償性,因而推斷社保稅的建立存在理論障礙。但有關專家對此做出了反駁。

  專家認為,各國的社保稅大多享受稅前扣除,實際上政府負擔了部分稅款;社會保障一般包括社會保險、社會福利和社會救濟三部分,納稅人只為社會保險部分繳款,而對后兩部分不需繳款卻可享受權利;社保稅對納稅人的償還是非對稱的,繳款多者并不一定就享受更多的權利??偟膩碚f,社保稅的納稅人普遍是享受權利多于承擔義務。由此可以斷言,社保稅與一般稅收性質(zhì)無異。此外,以往被視為金科玉律的稅收無償性理論,在市場經(jīng)濟改革的條件下,已不足以作為否定社保稅稅收性質(zhì)的依據(jù)。

折疊

Copyright © 2000 - m.jnjuyue.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jīng)營許可證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444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