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下載APP
及時接收最新考試資訊及
備考信息
直接支付費用是指本期支付應由本期負擔的費用,如直接支付本月的工資、運雜費、保管費等。
直接支付費用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當費用發(fā)生時,直接由財會部門支付;另一種是以備用金的方式預先支付,后報賬。
(一)由財會部門直接支付
當費用發(fā)生時,開支部門持費用憑證直接向財會部門報賬。財會部門收到費用單據經審核無誤,便可據以付款,作會計分錄如下:
借:經營費用——××費用×××
貸:銀行存款(或現金)×××
在直接支付的費用中,工資占有較大的比重,核算比較復雜,下面就此作出說明:
國家為了加強對消費基金的宏觀控制,規(guī)定國民經濟各部門、各單位都必須核算工資總額。所謂工資總額是指國家在一定時期內支付給全部職工的勞動報酬總額。工資總額的大小關系到國民收入中積累與消費的比例關系。所以工資問題是一個重要的分配問題,它直接關系職工的切身利益,涉及國民經濟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家需要從宏觀和微觀方面處理好工資分配問題。
企業(yè)支付給職工的工資總額包括各種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等,但不包括發(fā)給職工的醫(yī)藥費、福利補助、退休費、創(chuàng)造發(fā)明獎、合理化建議和技術改造獎等。在每月發(fā)放工資前,財會部門應根據人事勞動工資部門轉來的職工考勤、調動、工資級別調整通知單,各種津貼變動通知單和有關部門轉來的代扣款通知單進行計算,編制“工資表”,計算出每一個職工的應發(fā)工資和實發(fā)工資數額。如果是實行日工資制度的企業(yè),對缺勤職工工資按下列計算給予扣除:
日工資=月標準工資+30天(或平均每月實際工作日)
事假應扣工資=事假日數×日工資
病假應扣工資=日工資×病假天數×病假應扣工資的比例
應發(fā)工資=標準工資+附加工資+各項補貼-扣除的病事假工資
實發(fā)工資=應發(fā)工資-代扣款項
每月編制的工資表是工資核算的根據,并據以向銀行提取現金發(fā)放工資以及進行賬務處理。工資表經過職工簽收以后,就是支付工資的原始憑證。
工資的核算在“應付工資”賬戶中進行,這是負債類科目,核算企業(yè)應付給職工的工資總額。借方登記支付的工資,從工資中扣還的各種款項;貸方登記本月各部門應付的工資總額,期末一般無余額。該賬戶應按職工類別、工資總額的組成內容進行明細核算。
例:某商業(yè)企業(yè)計算出10月份應發(fā)給商業(yè)職工的工資總額28 000元(其中經營人員工資22 000元,管理人員工資6 000元),醫(yī)務、福利機構職工的工資總額1 600元,長期病休人員的工資1 000元,另外,為房管部門代扣商業(yè)職工中經營人員的本月房租3 500元,扣回職工王文明的欠款360元,計算實發(fā)工資額,并提現發(fā)工資,以及結算代扣的房租款項。
有關賬務處理如下:
1.計算實發(fā)工資額,向銀行提取現金。
28 000+1 600+1 000-3 500-360=26 740(元)
借:現金 26 740
貸:銀行存款 26 740
2.發(fā)工資及處理代扣款項。
借:應付工資——經營人員工資 22 000
——管理人員工資 6 000
——福利機構人員工資 1 600
——編外人員工資 1 000
貸:其他應收款——王文明 360
現金 26 740
其他應付款 3 500
借:其他應付款 3 500
貸:銀行存款 3 500
3.月份終了將本月應發(fā)的工資進行分配。
借:經營費用——經營人員工資 22 000
管理費用——管理人員工資 6 000
應付福利費——福利機構人員工資 1 600
營業(yè)外支出——編外人員工資 1 000
貸:應付工資——經營人員工資 22 000
——管理人員工資 6 000
——福利機構人員工資 1 600
——編外人員工資 1 000
(二)以備用金支付
采用這種方法,一般是按費用項目由企業(yè)內部有關職能部門實行分口負責管理,預先提取一定數額的備用金,定期憑費用單據向財會部門報賬,經審核無誤后補足備用金。財會部門撥給有關部門備用金時,在“其他應收款——備用金”賬戶進行核算?,F舉例說明如下:
[例]某商業(yè)企業(yè)規(guī)定運費由儲運部門負責管理,預先領取定額備用金,定期向財會部門報賬,并按報銷額補足金額。
(1)財會部門根據儲運部門領款收據,付給備用金3 000元,其會計分錄如下:
借:其他應收款——備用金(儲運部門) 3 000
貸:銀行存款 3 000
(2)儲運部門定期將所支付的運費憑單據向財會部門報賬,本月報銷365元,經審核無誤,簽發(fā)現金支票補足備用金。其會計分錄如下:
借:經營費用——運費 365
貸:銀行存款 365
Copyright © 2000 - m.jnjuyue.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444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