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已解決
那如果是這種情況:我單位購入大量棉花研究標準棉樣這種商品,研制過程中就是將不同種子長大的棉花購買進來后,抽樣檢測,湊齊7個型號的長度,這就代表研制成功了,但是下一批棉花進來還需要重新測量確定合格的商品,這種也算研發(fā)嗎?研制商品過程中沒有產(chǎn)生相應的技術等無形資產(chǎn),只是研發(fā)了合格樣品。
![](https://member.chinaacc.com/homes/resources/images/home/avatar/0.jpg)
![](/wenda/_nuxt/img/iconWarn.60bd4fe.jpg)
![](https://pic1.acc5.cn/000/01/84/99_avatar_middle.jpg?t=1714028667)
從研發(fā)定義來看,這種對棉花抽樣檢測湊齊特定長度型號作為合格樣品的活動,不太屬于研發(fā):
創(chuàng)造性和創(chuàng)新性:此過程主要是質(zhì)量檢驗和篩選,未體現(xiàn)新知識獲取、創(chuàng)造性運用或?qū)嵸|(zhì)性改進技術。
產(chǎn)生無形資產(chǎn):沒有產(chǎn)生技術等無形資產(chǎn),只是得到合格樣品。
系統(tǒng)性和持續(xù)性:更像是生產(chǎn)中的質(zhì)量控制環(huán)節(jié),而非對技術、產(chǎn)品持續(xù)改進創(chuàng)新的系統(tǒng)性研發(fā)活動。
不過若過程中涉及新檢測技術、對棉花特性有新發(fā)現(xiàn)等創(chuàng)造性內(nèi)容,可再評估是否屬于研發(fā)
2024 12/09 14:56
![](http://member.chinaacc.com/homes/resources/images/home/avatar/0.jpg)
張宇 ![](/wenda/_nuxt/img/reply1.d92ea43.png)
![](/wenda/_nuxt/img/reply1.d92ea43.png)
2024 12/09 16:00
那如果不屬于研發(fā),購買進來之后計入原材料,假如10噸棉花出一噸棉樣,剩下9噸能對外出售,我這9噸的棉花成本怎么核算到一噸的棉樣中去?
![](https://pic1.acc5.cn/000/01/84/99_avatar_middle.jpg?t=1714028667)
樸老師 ![](/wenda/_nuxt/img/reply2.28c7604.png)
![](/wenda/_nuxt/img/reply2.28c7604.png)
2024 12/09 16:04
同學你好
總成本價就是這一噸成品的成本
![](http://member.chinaacc.com/homes/resources/images/home/avatar/0.jpg)
張宇 ![](/wenda/_nuxt/img/reply1.d92ea43.png)
![](/wenda/_nuxt/img/reply1.d92ea43.png)
2024 12/09 16:13
那我剩下的9噸咋辦?不知道剩下的棉花什么時候才能處置,這一噸棉樣對外出售價格昂貴,一噸的成本利潤會居高。這九噸不能是我加工產(chǎn)品過程中的損耗嗎?不能部分攤銷到成本中嗎?剩下的棉花對外出售價格也不會很高。
![](https://pic1.acc5.cn/000/01/84/99_avatar_middle.jpg?t=1714028667)
樸老師 ![](/wenda/_nuxt/img/reply2.28c7604.png)
![](/wenda/_nuxt/img/reply2.28c7604.png)
2024 12/09 16:21
加權平均法
10 噸棉花總成本為 C 元,每噸平均成本是C/10元。1 噸棉樣成本是 C 元,9 噸可出售棉花成本是0.9C元,單位成本是C/10元。
個別計價法(若能區(qū)分成本)
若能區(qū)分每批棉花成本,如兩批分別為C1和c 2元,10 噸總成本C =C1+C2元。1 噸棉樣成本按其實際成本來源確定,9 噸可出售棉花成本按實際分配情況確定
![](/wenda/img/newWd/sysp_btn_ey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