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賦稅觀
孔子(公元前551 ~ 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
孔子政治思想的中心內容是“仁”,主張征收賦稅必須“度于禮”。他認為,輕稅是周禮的一條基本原則,指出:“君子之行也,度于禮,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他主張使民于農閑之時,征發(fā)徭役不能影響農業(yè)生產。他認為按照禮的要求“使民以時”,人民就會“勞而不怨”。他堅決反對賦稅征收上的“貪冒無厭”。他的門人冉求幫助魯國大夫季孫增加稅收,孔子就指責他是“為之聚斂而附蓋之”,不承認他是門徒,并要求其他門人“鳴豉而攻之”。他還認識到,要實現輕征賦稅,必須限制統(tǒng)治者奢侈腐化的生活,反復強調“政在節(jié)財”、“節(jié)用而愛人”??鬃右丫哂信囵B(yǎng)稅源的觀點。他認為“百姓足,君孰與足”,要求國家賦稅建立在百姓富足的基礎上。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出現重現稅源培養(yǎng)的觀點,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下一篇:吃飯奢侈須交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