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
巨人零售公司是一家上市的美國大型零售折扣商店,在1972年,巨人零售公司為了掩蓋其第一次重大經(jīng)營損失的真相,他們將250萬美元的損失篡改為150萬美元的收益。其中102.6萬美元是通過減少應付賬款來實現(xiàn)的,具體途徑有:1.通過虛構大約1100廣告商名單,虛構預付廣告費30萬美元;2.偽造64張假貸項通知單(紅字發(fā)票)合計54.9萬美元;3.虛構幾百個事項,偽造差價退款約17.7萬美元。作為審計該公司的羅絲會計師事務所,由于執(zhí)行了一些并無實效的審計程序,尤其是執(zhí)行了無效的函證程序,而導致審計失敗。最后,巨人零售公司倒閉了,羅絲會計師事務所也難辭其咎,受到證券委員會的批評,并且在聯(lián)邦法院處理此事之前,負責該公司審計的合伙人被暫停執(zhí)業(yè)5個月。
?。鄯治觯?br>
對于巨人零售公司通過篡改會計記錄的方法減少應付賬款102.6萬美元,審計人員完全可以通過實施函證程序發(fā)現(xiàn)這一重大錯誤與舞弊,但為什么沒有發(fā)現(xiàn)?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審計人員沒有嚴格控制函證程序,致使通過函證程序取得的證據(jù)并不可信。
1.函證樣本量抽取得過低,不能從充分性和適當性上代表總體。該案例中,審計人員為了驗證30萬美元預付廣告費的真實性,從1100家廣告商中抽取了24個樣本,并僅僅向4個廣告商發(fā)函詢證。如此低的抽樣比例,即使4家廣告商回函確認了預付廣告費的真實性(事實并非如此),審計人員也不能由此推斷1100家預付廣告費的真實性。
2.函證程序由客戶控制,無法保證通過函證取得證據(jù)的可靠性。該案例中,審計人員為了印證17.7萬美元的差價退款,從巨人零售公司提供的名單中,隨意抽取幾個供應商,通過電話詢證進價過高是否真實。在15個電話詢證過程中,巨人零售公司先同供應商聯(lián)系并通話交談后,才將電話交給審計人員。在這個過程中,向誰函證,是由客戶提供名單圈定的,而不是根據(jù)審計的需要;函證中借助先與被詢證者打電話確認的方式確認,既沒有保證審計人員直接與被詢證者溝通,也沒有要求被詢證者寄回書面確認函,增加了函證信息發(fā)生差錯和被篡改的機會。
3.對函證實施過程中存在的疑慮沒有追加審計程序,降低了審計證據(jù)的質量。該案例中,兩位業(yè)務助理人員就貸項通知單詢問公司員工時,得到了先后三個不同的解釋,并且最終也未拿到書面證明文件,因此對貸項通知單的真實性提出質疑,在工作底稿中形成了一份備忘錄。但作為負責巨人零售公司審計工作的事務所合伙人卻認為函證已經(jīng)收集到了足夠的證據(jù),可以證實貸項通知單的真實性,沒有實施追加的審計程序以消除審計人員的疑慮。
4.對回函結果不進行分析、評價。該案例中,審計人員對從巨人零售公司提供的1100家虛構的廣告商名單中選取的4家廣告商發(fā)函詢證(這里暫且不提樣本量過低問題),所收到的回函均指出所列示的預付廣告費是錯誤的,對此,審計人員在未進行任何分析、評價,查明差異原因的情況下,確認了預付廣告費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由此可見,在審計實務中,審計人員實施函證不能只是機械地發(fā)函-收函,必須實質性地控制函證的整個程序,這樣才能減少審計風險:1.抽取的樣本要從充分性和適當性上足以代表總體,抽樣比例不能過低;2.函證是為審計目的而設計的重要程序,應當由審計人員專業(yè)判斷函證的對象、范圍、方式,而不能聽任客戶的擺布;3.無論實施函證時采取什么方法提高效率,如先電話確認、以傳真或電子郵件等先發(fā)出回函,都必須保證審計人員與被詢證者的直接溝通,同時應當保證收集到被詢證者回函的原件;4.當審計人員通過其他程序發(fā)現(xiàn)問題時,一定要重新考慮函證程序的適當性,追加審計程序予以證實或消除;5.如果函證結果表明審計存在差異,審計人員應當對函證結果進行分析和評價,查明差異原因,并追加審計程序予以證實或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