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會計網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論中國經濟的繁榮與蕭條(二)

2008-07-30 12:04 來源:陳樂一

  二、投資過度和繁榮

  透過歷次繁榮與蕭條,可以發(fā)現(xiàn)中國經濟周期性波動的兩個重要特點:(1)工業(yè)中,重工業(yè)波動幅度明顯大于輕工業(yè)波動幅度;重工業(yè)中,又是制造工業(yè)波動幅度最大。(2)一般說來,投資擴張導致經濟高速增長時,必然帶來農、輕、重比例結構逐漸趨于失調:重工業(yè)比重偏大,農業(yè)比重偏小,這似乎已成為我國經濟波動過程中的一個規(guī)律性變化。這兩個特點與投資過度論(Overinvestment theory)投資過度論就是哈伯勒(Gottfride Haberler)在其名著〈繁榮與蕭條〉(1937Prosperity and Depression中所總結的一種重要周期理論。該理論從投資的角度分析經濟周期的形成,其中心論點是:“生產生產資料或資本品工業(yè),跟生產消費品工業(yè)對照下,有了過度的發(fā)展。”鑒于對引起投資原因解釋的不同,投資過度論又可以分為三派,分別是:第一,貨幣投資過度理論(The monetary over investment theory),代表人物是哈耶克(FAHayek);第二,非貨幣投資過度理論(The nonmonetary overinvestment theory),代表人物是德國經濟學家斯庇索夫(Spiethoff,arthur august,1873—1957年)和瑞典經濟學家卡塞爾(Cassel,Gustav,1866—1957年);第三,由制成品需求變動引起的投資過度——派生需求加速與擴大原理,即加速原理(The acceleration principle)。加速原理也許首先是由法國經濟學家阿夫塔利翁(Aftalion,Albert,1909年)和美國經濟學家JM克拉克(JMClark,1917年)提出。所分析的現(xiàn)象十分類似。第一個特征就是投資過度論的中心論點,即“生產資料或資本品工業(yè),跟生產消費品工業(yè)對照下,有了過度的發(fā)展!币簿褪钦f,資本品生產的波動比日常消費品生產猛烈得多。第二個特征就是哈耶克(FAHayek)貨幣投資過度理論(The monetary overinvestmtnt theory)所說的“生產結構”失調。因此,分析中國的繁榮與蕭條,有必要借鑒投資過度論。

  收入和產量的增加,物價上漲,這種繁榮局面是由投資過度帶來的。投資過度的原因有各種不同的解釋。貨幣投資過度理論認為是貨幣力量引起了投資過度,非貨幣投資過度理論(The nonmonetary overinvestment theory)認為是新發(fā)明、新發(fā)現(xiàn)、新市場開辟等非貨幣因素引起了投資過度。中國投資過度,既有貨幣力量因素,又有非貨幣力量因素,但是筆者認為,引起中國投資過度的最重要原因則是體制性的,即計劃經濟體制導致政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和企業(yè)無限擴張的投資欲望和沖動,權且稱之為體制性投資過度體制性投資過度的詳細分析,參見參考文獻[5]第八章。以此與貨幣投資過度理論、非貨幣投資過度理論相對應。

  80年代以來投資過度又出現(xiàn)了一個新因素:財富高度集中帶來的投機性投資)的增加。財富高度集中與投機性投資的理論分析,參見參考文獻[4],第97、98頁。

  過度投資在乘數的作用下,引致收入和產量的增加。收入和產量的增加,在加速數的作用下,又導致投資的進一步增加。在乘數和加速數的相互作用下,過度投資帶來收入和產量的輪番增加,同時伴隨物價上漲。收入和產量最后沖至充分就業(yè)線,即經濟波動的上限,形成繁榮局面。經濟在充分就業(yè)線上將運行一段時期。這個過程類似于?怂菇洕芷谀P椭袕狞ca→b→c。

  三、繁榮走向蕭條:資源短缺和總需求不足的約束

 。ㄒ唬┮

  繁榮與蕭條的循環(huán)復運動過程中,最重要的是繁榮為什么會走向蕭條,即什么因素引起了衰退和蕭條。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兩個多世紀以來,西方學者不斷探索,提出了形形色色的理論至少有幾打。這些理論,有的確實只是解釋繁榮為何走向蕭條,有的則進一步發(fā)展成了完整或較為完整的周期理論。

  在這種理論的發(fā)展過程中,有兩位著名學者大約在同一時期所做的工作,實際上起到了劃分周期理論研究階段的作用。他們是哈伯勒(Gottfried Haberler)和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哈伯勒的貢獻主要是在《繁榮與蕭條》(1937Prosperity and Depression一書中,對20世紀三、四十年代以前的各種經濟周期理論作了一次系統(tǒng)的總結。凱恩斯在他的《就業(yè)利息和貨幣通論》(1936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中雖然并沒有提供一個系統(tǒng)的經濟周期理論,但他的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卻為以后的經濟周期理論奠定了基礎,提供了新的方向。從此以后,經濟周期理論步入一個新的階段。?怂辜芷诶碚撝蟪。80年代以來,新古典宏觀經濟學(New classical macroeconomics)、實際經濟周期理論(Real business cycle theories)又大大地推進了經濟周期理論的研究。

  總的說來,自從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以來,大多數西方宏觀經濟學家都相信,周期是由總需求的變動引起的?傂枨鬁p少直接導致衰退或蕭條。有時總供給的擾動也確實能導致經濟衰退(例如20世紀70年代石油價格的急劇上漲),但一般不認為周期是由總供給波動引起的。不過,?怂菇洕芷谀P偷某浞志蜆I(yè)線,是由于受到資源要素條件的限制,也就是受到供給的約束,從這個意義上說,總供給是經濟周期出現(xiàn)的重要原因。說周期是由總需求的變動引起的,是針對資本主義經濟而言,在社會主義計劃經濟中則不成立的,參見下文的論述。這種觀點參見Paul ASamuelson and William DNordhaus,1998參考文獻[1]第436頁。

  借鑒西方學者的觀點,筆者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繁榮走向衰退和蕭條始終是由總需求的收縮造成的,總供給的擾動有時推波助瀾,但一般不是主要原因。繁榮走向蕭條,可以運用AD-AS模型來解釋。在圖2中,當總需求減少時,AD左移至AD'',經濟由處于潛在產出線右上方的繁榮階段當產出小于潛在產出但接近潛在產出時,經濟也可能已經處于繁榮狀態(tài)。過渡到位于潛在產出線左下方的蕭條階段。這個轉變主要是總需求減少造成的。

 。ǘ┲袊姆睒s走向蕭條

  社會主義的中國,同樣擺脫不了繁榮走向蕭條的束縛。在圖3中,經濟在繁榮狀態(tài),或者說在充分就業(yè)線上將運行一段時間,但不可能運行很久,必然出現(xiàn)衰退,進而走向蕭條。中國的繁榮走向蕭條比市場經濟國家更為復雜。計劃經濟體制時期以及80年代初、中期的繁榮走向蕭條,主要是由于受到了資源約束這也就是希克斯所分析的b點已處于充分就業(yè)狀態(tài),進一步增長會受到資源要素條件的限制,或者說科爾奈(Janos Kornai)所說的“容忍限度”,“容忍限度”參見參考文獻[7],第32、910、106節(jié)。

  受到資源約束是因為在繁榮時期已經出現(xiàn)了第二個特征,即“生產結構”失調。這時各種資源供應緊張,資本品價格進一步上漲,“基礎瓶頸”越來越狹窄。這種緊張局面無法長期維持,于是,中央政府實施緊縮政策投資過度論不同的是,不是由政府出面來實施緊縮政策,而是各廠商自動減少投資。壓縮投資,出現(xiàn)投資不足。但是80年代末期尤其是90年代以來,情況發(fā)生了很大變化。這期間,傳統(tǒng)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正在向市場經濟過渡,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據測算,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據測算,市場化程度已經從改革之初的5%以下上升到1995年的60%左右(假設某些市場經濟國家的市場化程度為80%—85%,這里的5%和60%就是以80%—85%為參照標準)具體的量化分析,可參見東宗勝等中國經濟體制市場化進程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根據前述“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繁榮走向衰退和蕭條始終是由總需求的收縮造成的”結論,80年代末期以來的中國,繁榮走向蕭條開始受到總需求不足的約束,并且其約束力呈日益加強之勢。也就是說,此時的繁榮走向蕭條受到了資源短缺和總需求收縮兩方面的雙重約束雙重約束筆者有詳細分析,參見參考文獻[5]。

  傳統(tǒng)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周期主要受資源約束,位于圖中的點A.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周期主要受需求約束,位于圖中的點C0.中國的經濟周期所受約束正由資源約束向需求約束過渡,如圖中從A點向C點的移動所示。現(xiàn)階段需求約束基本上已占據主導地位,但還不如資本主義國家,因此,總需求不足總需求不足在我國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筆者已有專文從馬克思主義生產過剩危機學說、主導型約束機制、生產和消費的體制性矛盾三個方面作了理論上的分析,參見參考文獻[8]。首先表現(xiàn)為消費不足。我國消費不足主要是兩個原因:一是城鄉(xiāng)居民當年收入增長緩慢,二是居民儲蓄大幅度增加,擠占了大量消費。這不是我國很重要的一個宏觀經濟現(xiàn)象,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從略。消費不足將導致商品市場的萎縮,商品需求的減少。這時,企業(yè)發(fā)現(xiàn)產品的銷售下降了,因而增加的新投資機會也減少了。同時,銀行也考慮到借款者的還款能力,不大愿意貸款給企業(yè)。于是,企業(yè)減少投資,出現(xiàn)投資不足。消費不足引起投資不足,這是加速數原理作用的結果。消費的減少必定引起消費品生產的削減,消費品生產的削減又必定引起資本品生產的削減。也就是說,消費的減少必定引起投資的減少。消費不足引致的投資不足又加劇緊縮政策導致的投資不足。也就是說,投資不足是緊縮政策和消費不足雙重力量作用的結果。這股雙重力量只存在于繁榮末期和衰退階段,進入蕭條階段后,緊縮政策一般已轉向為擴張性政策。

  投資不足在乘數的作用下,引致收入和產量下降。收入和產量的下降,在加速數作用下,又引致投資的減少。乘數和加速數相互作用,收入和產量進一步下降,直至跌入下限線,同時伴隨物價的不斷下跌,這時出現(xiàn)蕭條。經濟在蕭條階段將運行一段時間。這個過程類似于?怂菇洕P椭袕狞c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