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財稅實務 高薪就業(yè) 學歷教育
APP下載
APP下載新用戶掃碼下載
立享專屬優(yōu)惠

安卓版本:8.7.60 蘋果版本:8.7.60

開發(fā)者: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線:點擊下載>

民族品牌的經濟價值

來源: 李杰 萬圭 編輯: 2010/09/27 13:48:44  字體:

選課中心

實務會員買一送一

選課中心

資料專區(qū)

需要的都在這里

資料專區(qū)

課程試聽

搶先體驗

課程試聽

高薪就業(yè)

從零基礎到經理

高薪就業(yè)

  摘要:隨著民族品牌一個個被國外企業(yè)并購于旗下,引發(fā)了人們對民族品牌價值的思考。從經濟人類學的角度,以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來分析民族品牌的經濟價值,從人類學角度給予解釋并闡述民族品牌發(fā)展對制度的依賴性。

  1 勞動價值理論的評述

  1.1勞動價值理論觀點描述

  勞動價值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基礎,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勞動價值理論由商品理論、貨幣理論和商品經濟的基本規(guī)律三部分組成。

  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兩個因素。其中,具體勞動創(chuàng)造商品的使用價值,但不是商品使用價值的唯一源泉。商品價值量的大小就是由其所凝結的抽象人類勞動量的大小來決定的。商品所包含的抽象人類勞動是勞動者的具體勞動耗費在商品經濟關系中轉化變成的結果。抽象人類勞動的凝結表現(xiàn)了主觀具體活勞動耗費所產生的客觀社會效果——滿足社會需要的有效的勞動的含量。

  商品的價值量同樣由體現(xiàn)在商品中的勞動量來計量,取決于生產商品是所需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要按照價值量相等的原則進行,即等價交換。價值規(guī)律對生產和交換活動起著支配作用,通過價格的運動來表現(xiàn)。而價格的運動又離不開競爭機制、供求機制。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下,市場的調節(jié)產生自發(fā)性、盲目性和滯后性的弱點和缺陷,這需要政府采取措施,把市場經濟下價值規(guī)律的調節(jié)機制的消極影響減小到最低限度。

  1.2從經濟人類學的角度對價值理論的評述

  馬克思創(chuàng)立勞動價值論的時代是人類社會工業(yè)化、市場化的初期,其目的是為劃清勞動與剝削的界限,揭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運行特點和基本矛盾。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在價值創(chuàng)造過程中,除資本、土地和勞動力外,先進技術、科學知識、經營管理和信息等已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生產因素。尤其是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它的不斷創(chuàng)新與推廣對社會財富積累的貢獻越來越大。十六大報告明確指出的“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fā),讓一切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已造福于民”??茖W技術對使用價值和價值的創(chuàng)造具有重大的作用,通過人這一勞動主體把科學技術融入到其他生產要素當中來提高勞動者的生產效率,從而產生出多倍的勞動生產率的勞動者創(chuàng)造的使用價值和價值,也即科學技術的運用使人類的勞動不斷地起著自乘的作用。現(xiàn)代企業(yè)要在市場經濟中立足,更需要通過改進技術,改善經營和管理以提高勞動生產率。

  制度作為創(chuàng)造使用價值和價值過程中的重要因素,它的產生不過是把社會價值共意得到一種穩(wěn)定性存在的保證,把道德秩序轉化為一種權利秩序,它為社會的共同價值標準和交換行為規(guī)范、組織原則以及知識技能等等的人類發(fā)展的創(chuàng)造物,提供了一個基本的世代承續(xù)的社會機制,保存了人們交換行為和關系的模式,并且通過使價值共意合法化和固定化,而擴大了社會交換的范圍。這種外部意志的強加力協(xié)調著人們的行為動機,并促進或阻礙價值的創(chuàng)造。例如,我國當前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制度,股份制逐漸成為公有制主要形式,在不斷完善和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對勞動者創(chuàng)造價值有激勵作用。

  2 民族品牌的價值來源及構成

  2.1從商品的二重性看民族品牌的價值來源

  (1)從商品的使用價值分析。

  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能夠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的勞動產品。馬克思在這里就強調了滿足人們需要的是物的客觀存在。物的這種“有用性”離開了商品實體就不存在了。

  根據(jù)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商品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層次分為五個層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受人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這既包括物質的,也有精神的,還有社會的。從另一角度看,英國經濟學家馬歇爾的“消費者剩余”概念從另一角度分析了商品對消費者的滿足。“一個人”對一物所付的價格,絕不會超過,而且也很少達到他寧愿支付而不愿得不到此物的價格。因此,他從購買此物所得到的滿足,通常超過他因付出此物的代價而放棄的滿足;這樣,他就從這購買中得到一種滿足的剩余。他寧愿付出而不愿得不到此物的價格,超過他實際付出的價格的部分,是這種剩余滿足的經濟衡量。這個部分可成為消費者剩余”。這種消費者剩余既可能是商品本身所具備的,也可能是消費者的“發(fā)現(xiàn)”,還可能是消費者的心理感受。

  民族品牌的“有用性”承載于其產品上滿足消費者的物質需求的同時,在買方市場的今天,消費者購買民族品牌更多的集中在精神和社會需求層面。人們在購買民族品牌享受其基本的“有用性”的同時,更能夠感受到愛國主義,振興民族產業(yè),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品牌走上全球化品牌的趨勢的欣慰??梢哉f,消費者在購買民族品牌所得到的精神和社會層面的上滿足,遠遠高于他所為此支付的價格,也遠遠高于一般商品所提供的“消費剩余”。

  (2)從商品的價值分析。

  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告訴我們,商品的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一般人類勞動”,即“人類勞動力在生理學意義上的耗費”,“人的筋肉、神經、腦等的一定生產消耗”。這種勞動耗費的量是用勞動的持續(xù)時間來計算的,即勞動時間的長短決定商品價值的大小。這里說的商品的價值高低對來說,既表現(xiàn)在商品的內在質量和基本功能上,也表現(xiàn)在商品的外在質量和輔助功能、美學功能上;既表現(xiàn)在商品帶給人們物質需要滿足程度的差異上,也表現(xiàn)在商品帶給人們精神、社會需要滿足程度的差異上,也表現(xiàn)在商品帶給人們的精神、社會需要滿足程度的差異上。民族品牌與非民族品牌以及其他非品牌商品的本質差別即在于勞動投入量與數(shù)量的差異。由于人們對民族品牌商品投入的勞動從質和量兩個方面都高于非民族品牌商品的投入,因此品牌商品就包含更多的價值和交換價值,就能滿足人們更多、更高從層次的需要。

  2.2民族品牌的價值內涵與構成

  (1)民族品牌的價值內涵。

  品牌價值的內涵可以界定為被消費者認可的品牌所賦予產品的物理功能上的情感和體驗附加值。由于其能夠為企業(yè)帶來超額利潤,所以它作為一種無形資產是企業(yè)總資產的著稱部分之一。在既定的勞動投入條件下,民族品牌價值取決于生產者特殊勞動投入和市場認可的契合程度。本文主要談及民族品牌的文化內涵。

  品牌文化的積累使得產品不僅僅作為實用價值的載體而存在,更使得產品在內涵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品牌文化更是以一種價值符號來傳到產品的理念、價值觀念和特殊效用,并得到消費者的廣泛認同,進而轉化為品牌的經濟價值。

  (2)民族品牌的價值構成。

  從傳統(tǒng)的角度看,民族品牌價值的構成要素不僅包括資源組成、技術工藝、文化特征、廣告與形象等也包括安全性、實用性、特殊性所帶來的效用(包括生理和心理)。民族品牌價值和其他品牌價值一樣,生成過程本質上并無差別。所不同的是,民族品牌價值中更多的包括勞動者的復雜勞動。本文主要討論民族品牌的經濟價值。

  王成榮在其著作《品牌價值論》中運用品牌經濟價值曲線分析了品牌價值的構成,認為品牌價值大小取決于生產者者特殊勞動投入量與市場與社會認可程度的契合點。當兩者值較高時,經濟價值也就越大;反之亦然。但是當前者值較大,后者值較小時,民族品牌經濟價值較小,甚至為負;當前者值較低,后者值較高時,民族品牌經濟價值較大。所以,我借鑒王成榮的品牌經濟價值構成理論來說明民族品牌經濟價值構成,并認為民族品牌價值在其經濟價值構成方面與傳統(tǒng)品牌的經濟價值并無差異性,只是民族品牌更能使消費者從產品的消費過程中得到更高層次的精神效用(民族自豪感、榮譽感等)。

  3 民族品牌發(fā)展的制度性依賴

  制度作為價值共意合法化或者說一種社會的游戲規(guī)則,必然會對經濟過程產生影響。經濟主體行為在不同的政治、經濟、法律和文化制度等約束下將產生不同的結果,因此,制度要素在經濟過程中具有不可忽視的核心地位。

  3.1產品和服務的創(chuàng)新對制度的依賴

  產品和服務是民族品牌的載體,也是民族品牌經濟價值增值的核心。產品創(chuàng)新是民族品牌提升的第一組成部分,它主要集中在新產品的開發(fā)、新包裝的設計與運用、新技術的創(chuàng)新和運用、新產品的市場推廣等方面。服務價值也是構成民族品牌價值的有一個組成部分。良好的服務質量創(chuàng)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也可以使產品因良好的服務而增值。

  民族品牌在產品和服務的創(chuàng)新過程中投入大量的生產資源、技術、資金和信譽保證等以使民族品牌經濟價值得以實現(xiàn)。在這一過程中,制度因素無不為民族品牌提升給予支持和保障。制度是以對努力成果的承認和保護,來建立激發(fā)努力的激勵機制,從而為經濟發(fā)展提供動力來源的。在一個封閉性的制度模式中,最重要的發(fā)展基礎,或許就取決于經濟主體的努力程度;而在一個開放的制度模式中,其他因素的介入,或許在某些情況下,會比努力程度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如政府對先進技術引進的激勵、對高級人才的優(yōu)惠待遇、以及其他的政策性支持和財政傾斜。

  這些年來,大家目睹了我國眾多民族品牌如健力寶、活力28、樂百氏等等本土品牌一個個被外資收入囊中之后,匯源的舉動確實觸動了國人敏感的神經。這些民族品牌的消失殆盡無不反應了當前國內民族企業(yè)發(fā)展的艱難和政府對民族品牌重要性的重視程度不夠。因此,政府應基于民族品牌發(fā)展更好的環(huán)境和關懷,以必要的合理的措施保護民族品牌的發(fā)展壯大。(1)政府應主導國家品牌計劃,扶植優(yōu)勢產業(yè)區(qū)域、產業(yè)集群重點突破。(2)制定一系列完備的政策性保護和扶植措施。(3)政府從長遠利益考慮有必要干涉國內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民族品牌與外國品牌的并購。

  3.2民族品牌營銷傳播創(chuàng)新對制度的依賴

  除了民族企業(yè)產品本身的創(chuàng)新,對民族品牌進行有效的營銷傳播活動同樣是提升民族品牌經濟價值的重要途徑。民族品牌營銷也需要投入資源,而資源是價值轉換的前提。制度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在民族品牌傳播過程中也擔任重要的角色。制度對信息資源獲得的可能性以及獲得的效率直接影響了民族品牌傳播的速率和傳播廣度。因此,政府應該建立和完善信息平臺,為民族品牌發(fā)展提供必要的信息;借鑒很多發(fā)達國家在利用首腦外交渠道為自己的企業(yè)在海外拓展市場的做法,開放國家外交資源,扶植企業(yè)走出去,塑造國家形象。

  3.3民族品牌文化創(chuàng)新對制度的依賴

  民族品牌文化是民族企業(yè)的精神和價值觀的核心。民族品牌物質文化是民族品牌文化的實物體現(xiàn),民族企業(yè)通過產品、品名、標示、包裝等方面體現(xiàn)民族品牌文化的是想和品牌價值觀。民族品牌文化戰(zhàn)略是民族品牌精神貫徹、品牌價值提升和顧客品牌忠誠的實現(xiàn)過程。

  那么,作為文化“三層次”中的制度的文化使價值共意合法化和固定化,既是物質文化的精神化,又是精神文化的物質化。制度文化的這種兩面性質促使了價值觀共意在民族品牌文化中的實現(xiàn)和創(chuàng)新。制度要素在強化或淡化因民族文化差異而致使的經濟主體出發(fā)點差異上的影響也極為重要。從民族企業(yè)內來看,經濟主體成員對民族品牌文化創(chuàng)新的努力程度及其效率大小的狀況,依賴于制度要素的動力機制塑造,因此,一個落后的制度模式,在強化民族品牌個性和品牌文化創(chuàng)新出發(fā)點差異的同時,也就壓抑了人們的經濟努力,閑置了人們的選擇范圍和對隨機因素的利用可能,使整個民族品牌的經濟發(fā)展表現(xiàn)出呆滯的特征。因此,政府應給予民族品牌文化創(chuàng)新的環(huán)境和文化氛圍使得民族品牌文化隨著全球經濟發(fā)展和品牌的國際化更具有時代特征。

  參考文獻

  [1]鄭怡然.有效勞動價值論——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新解釋[J].江漢論壇,2002,(2).

  [2]陳慶德.經濟人類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 馬歇爾.經濟學原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lcl
學員討論(0

實務學習指南

回到頂部
折疊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 © 2000 - m.jnjuyue.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444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