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diào)高減低 中高收入者是個稅納稅主力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抓好財稅體制改革這個“重頭戲”。作為關系到老百姓“錢袋子”和千家萬戶切身利益的個人所得稅,尤其引人注目。自2011年9月1日修改后的個人所得稅法實施以來,各級稅務機關全面貫徹落實稅法,以加強高收入者稅收征管為重點,不斷深化個人所得稅征管,稅改紅利持續(xù)釋放?,F(xiàn)行個稅政策不僅較好地照顧了低收入階層、特別是工薪族的利益,同時促使中高收入者成為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主力,個人所得稅調(diào)節(jié)收入分配的作用進一步彰顯。
減稅4000億元惠及中低收入者,大多數(shù)工薪族不再是個稅納稅人
2011年6月30日由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的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改革內(nèi)容多,力度大,涉及面廣。在這次修法中,個人所得稅工資、薪金減除費用標準由每月2000元提高到每月3500元。根據(jù)測算,工薪減除費用標準上調(diào)至每月3500元之后,算上“三險一金”,年收入在5萬元以內(nèi)的個人基本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工薪所得個人所得稅實際納稅人由修法前的9000多萬人減少至3000多萬人,納稅面由28%降至8%左右,普通工薪階層特別是中低收入者受益最大。
財稅專家對此指出,從現(xiàn)階段我國城鎮(zhèn)居民人均總收入水平看,5萬元已經(jīng)遠遠高于平均線。而且根據(j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我國的工薪所得個稅納稅人占城鎮(zhèn)常住人口的比例僅為5%左右,納稅面總體來看是比較低的。因此,目前絕大多數(shù)工薪族已不再是個人所得稅納稅人。
此外,這次修法調(diào)整了個人所得稅的稅率水平和稅率級次,80%以上的納稅人適用工資薪金所得3%和10%兩檔低稅率,比新稅法實施前適用5%和10%稅率的納稅人比重上升近20個百分點,但繳納稅額下降約13個百分點。這使得中低收入納稅群體在享受到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準提高帶來的減稅效果后,進一步獲得減稅。同時,修法時調(diào)整了個體工商戶生產(chǎn)、經(jīng)營所得和承包承租經(jīng)營所得稅率級距,全國共有900多萬個體戶稅負降低,平均降幅達到40%,納稅人負擔進一步得到減輕。
劉小姐就是個稅修法的最直接受益者。她是寧波某公司的前臺接待,在公司已經(jīng)工作了3年多時間,目前每月的工資在扣除“三險一金”后是3300元。在新稅法實施前,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準為2000元,劉小姐要為扣除2000元后的1300元工資部分繳納105元的個人所得稅。而在新稅法實施之后,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準提高到3500元,由于收入達不到這個標準,劉小姐已不再是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為此她可以每年少繳個稅1260元。
從這次個稅修法中受益的還有北京某軟件開發(fā)公司的業(yè)務主管鄭先生,他每月的工資除去繳納社保和公積金的部分后為1萬元。2011年的個稅修法,使鄭先生繳納的個稅由1225元減為745元。“盡管每個月少繳的稅只有不到500塊錢,但對于我們這樣在大都市里打拼的工薪族來說,積少成多,也挺可觀。我現(xiàn)在正在裝修自己的房子,這樣算來,每年少繳的個稅夠我添置一件大家電了!”鄭先生說。
劉小姐和鄭先生只是千千萬萬受益于這次個稅修法的工薪族的代表。據(jù)分析測算,修改后的個人所得稅法一年讓利于民1600多億元。截至目前,修改后的個人所得稅法已實施兩年半時間,總計減稅近4000億元,相應增加了居民可支配收入,促進了民生改善。
對于我國個人所得稅制度調(diào)整和立法的原則和作用,財稅專家向記者表示,我國的個人所得稅改革和立法,一貫堅持高收入者多繳稅、中等收入者少繳稅和低收入者不繳稅的精神。在稅制要素設計方面,通過提高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準和實施稅收優(yōu)惠的方式減輕中低收入者的納稅負擔。通過采用累進稅率,包括對超高勞務報酬加成征收的方式以及對高收入者主要所得加強征管等方式加大對高收入者的調(diào)節(jié)力度。
兩個提高,中高收入者和資本性所得繳稅比重逐年增長
除了更多地照顧中低收入階層的利益,修改后的個人所得稅法還著重體現(xiàn)了“調(diào)高”的作用。財稅專家指出,2011年的修法,適當加大了對高收入者的調(diào)節(jié)力度。實行提高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準和調(diào)整工薪所得稅率結構變化聯(lián)動,使一部分高收入者在抵消減除費用標準提高得到的減稅好處以后,適當增加了一些稅負。
曹某是一家上市公司的營銷總監(jiān),公司每月發(fā)給他的工資在扣除繳納社保和公積金的部分后為10萬元,對于普通人而言,曹某算是響當當?shù)母呤杖胝吡?。記者為他算了一筆賬,在新稅法實施前,他要為自己的月薪繳納28825元的個人所得稅,在新稅法實施后,曹某的繳稅額增加了1095元,達到每月29920元。對于多繳的這部分個稅,曹某表示理解,他認為這點變化對自己造成的影響是有限的。
就目前而言,工薪所得仍然是我國個人所得稅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占個人所得稅收入的比重達到六成,這是由我國城鎮(zhèn)居民收入結構決定的。據(jù)計算,2013年,我國城鎮(zhèn)居民工資性收入占城鎮(zhèn)居民人均總收入比重為64.1%,而工薪所得收入占個稅收入的比重為62.7%。由此可見,我國的個人所得稅收入結構與居民收入結構是大體匹配的。
近年來,經(jīng)過個稅修法和稅務機關強化征管,加強高收入行業(yè)工薪所得扣繳稅款管理和加強高收入外國個人所得管理等,個人所得稅“限高”作用正在逐步顯現(xiàn)。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在工薪所得個稅收入中,有七成來自中高收入階層。從2013年工薪所得個稅收入構成看,月收入超過1萬元適用稅率20%以上的中高收入者,已成為繳納工薪所得個稅的主力,這部分人群繳納的工薪所得個稅占工薪所得個稅收入的比重已近七成,占全部個稅收入的比重超過四成(見圖1—Ⅰ);年收入120萬元以上的高薪階層納稅占工薪所得個稅比重,達到15%以上。這些情況反映出,工薪所得個稅主要來源于中高收入階層,而普通工薪族所繳納的稅款僅占一小部分。
在中高收入者繳稅比重不斷提高的同時,通過稅務機關不斷加強高收入者非勞動性所得管理,建立稅收前置管理機制,進一步強化源泉扣繳和過程控制,重點加強房屋轉讓、限售股轉讓和股權轉讓等財產(chǎn)性所得和盈余積累轉增股本、分紅派息等資本性所得的稅收征管,非勞動性所得項目特別是資本所得個人所得稅收入占個人所得稅總收入的比重也在逐年提高(見A1版圖2)。據(jù)國家稅務總局所得稅司負責人介紹,我國現(xiàn)行的個人所得稅共有11個所得項目,除工資、薪金所得外,其余10個所得項目,特別是財產(chǎn)性、資產(chǎn)性所得個人所得稅所占比重日益增高。2013年,利息、股息、紅利和財產(chǎn)轉讓兩個所得項目總計入庫個人所得稅1390億元,同比增長12.2%,占個人所得稅收入比重超過兩成,超越個體工商戶生產(chǎn)、經(jīng)營所得個稅占比,分別成為收入規(guī)模排第二位和第三位的項目(見A1版圖1—Ⅰ)。目前,非勞動所得已成為個人所得稅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jīng)日益成為個人所得稅收入增長的主要來源。
深化改革增強個稅調(diào)節(jié)能力,難點在配套措施跟不上
能不能以家庭為單位繳納個稅?能不能在繳納個稅前扣除贍養(yǎng)老人、養(yǎng)育子女和按揭貸款等家庭支出?近年來,公眾對于建立更加公平的個人所得稅制度的呼聲日益高漲,全國人大代表也多次提出這方面的建議。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提出逐步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再次強調(diào)下一階段我國個人所得稅改革的方向。但同時應該看到,與任何一項稅制改革舉措一樣,個人所得稅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理想和現(xiàn)實還有一定的差距,稅改不可能一蹴而就。
“我國現(xiàn)行的個人所得稅制是分類稅制,是根據(jù)所得項目來分類征收的,這種稅制在調(diào)節(jié)收入分配和籌集財政收入方面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是,在充分體現(xiàn)稅收公平方面有一定的局限和欠缺。而實行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稅制,將個人除一部分特殊收入項目外,其余所有的收入項目在加總求和的基礎上,一并計稅,這樣可以比較好地兼顧納稅人的綜合收入水平和家庭負擔等情況”。財稅專家在對比了兩種稅制的優(yōu)缺點后也談到了推進這項改革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他認為,盡管目前世界上有很多國家實行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稅制度,但這種稅制對稅收征管條件和社會配套管理能力的要求也比較高。比如,需要全面建立第三方涉稅信息報告制度,還要建立納稅人單一賬號制度,要推廣個人非現(xiàn)金的結算,同時要建立和完善財產(chǎn)登記制度等等,這些條件都是我國目前尚不完全具備的。
記者了解到,盡管改革面臨重重困難,但近年來,財稅部門一直在積極推進個人所得稅制度的改革與完善,同時加強個人所得稅的征管。據(jù)國家稅務總局所得稅司負責人介紹,為進一步發(fā)揮個人所得稅調(diào)節(jié)收入分配的職能作用,下一步國家稅務總局將重點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加快推進個人所得稅改革。圍繞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模式,認真開展研究論證,并按照法定程序推進個稅改革。
二是切實強化高收入者稅收征管。進一步完善征管配套措施,健全針對自然人稅收征管的相關制度,推動稅收征管手段升級,建立外部信息采集和交換機制,強化對經(jīng)濟行為的稅收前置管理,重點加強房屋轉讓、限售股轉讓和股權轉讓等財產(chǎn)性所得和盈余積累轉增股本、分紅派息等資本性所得的稅收征管,徹底堵塞征管漏洞,有效促進納稅遵從。進一步促進稅制公平,使改革成果更好地惠及中低收入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