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上調消費稅沖擊內需
上調消費稅率也是為緩解瀕臨危機的財政困境的無奈之舉,但能否實現(xiàn)政策目標令人懷疑,相反消費稅上調必然減少私人部門的可支配收入,對日本內需帶來沖擊不可避免。
從今年4月起,日本已將消費稅率從5%提高至8%,此舉引起了人們的廣泛議論,是福是禍前途難卜。毋庸置疑,上調消費稅率也是為緩解瀕臨危機的財政困境的無奈之舉,但能否實現(xiàn)政策目標令人懷疑,相反消費稅上調必然減少私人部門的可支配收入,對日本內需帶來沖擊不可避免。
政策效果難期待1989年為了解決財政赤字逐年增加的問題,竹下內閣首次開征3%的消費稅。1997年橋本內閣將消費稅率提高至5%,并一直沿用至今。消費稅是日本的三大主力稅種之一,目前消費稅收入僅次于所得稅約占日本國稅收入的四分之一。上調消費稅的主要目的在于解決財政難題。隨著日本人口少子高齡化的不斷加劇及在社會保障上的財政負擔連年膨脹,日本財政狀況日趨惡化。
衡量一個國家的債務狀況,通常有三個指標,一是當年度經常性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二是政府債務余額占GDP的比重,三是扣除金融資產后的政府凈債務余額占GDP的比重。2013財年日本上述三個指標分別為6.5%、227%和144%,無論用哪個指標衡量,日本的財政狀況在主要發(fā)達國家中都是最糟的。
然而,很難期待通過上調消費稅率來擺脫財政困境。提高消費稅率1個百分點每年最多增加2.7萬億日元左右的稅收,提高3個百分點僅為8萬億日元左右,即便明年再提高2個百分點,每年增稅額也就是13.5萬億日元,對于解決目前1000多萬億日元的長期債務無異于杯水車薪。
況且,為了防止因提高消費稅率可能引起的經濟衰退,安倍內閣又出臺了以擴大公共投資為主要內容的緊急經濟對策。增加稅收8萬億日元,而用追加5.5萬億日元的經濟對策來進行對沖,實際等于借債堵窟窿,使上調消費稅率的政策效果大打折扣。為了應對明年再次提高消費稅,安倍還可能故伎重演,再次追加補充預算。
如果真能像政府承諾的那樣,將增加的稅收與社會保障捆綁,用于填補因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保障資金的缺口,這樣至少可以保證今后的財政不再因人口老齡化而進一步惡化,長期來看對改善日本的財政狀況有益處。但據(jù)說安倍還有可能將消費稅增稅的收入轉用于刺激經濟,如果那樣做,提高消費稅率僅僅變成安倍的短期政治工具,偏離財政重建航線,也就失去了原來的政策意義。
不可避免沖擊經濟1997年日本將消費稅率上調至5%時,外部有亞洲金融風暴的沖擊,而國內不良債權纏身、大型金融機構紛紛破產,金融危機不斷升級,在這種情況下提高消費稅無異于雪上加霜,導致經濟陷入蕭條不足為怪。而當前,內外經濟環(huán)境雖然沒有1997年那般險惡,但也不樂觀。例如,世界經濟還沒有完全從金融危機中走出,歐債危機雖有所緩解但并未徹底解決,美國量寬政策隨時可能退出,新興經濟體出現(xiàn)波動等等;從日本國內的情況看,經濟雖有所恢復但并不強勁。特別是國民對提高消費稅率非常敏感、抗拒心理根深蒂固,短期內對日本經濟造成的陣痛亦不可低估。
私人消費占日本GDP的56%,其增減對經濟增長舉足輕重。據(jù)日本權威智庫測算,增稅后,消費的減少將使日本GDP減少15萬億—16萬億日元。需要注意的是,2013年下半年以后,為了規(guī)避增加消費稅帶來的損失,出現(xiàn)了比較明顯的集中消費現(xiàn)象,住宅消費和汽車等耐用消費品的銷售量出現(xiàn)較大的增長,這意味著消費稅率提高以后,這類商品一定會出現(xiàn)一段時間的消費衰退。
如前所述,執(zhí)政的自民黨和日本政府已意識到這一點,并為防止景氣夭折而推出了總額為5.5萬億日元規(guī)模的緊急經濟對策,但該項政策恐怕也難以奏效。原因在于其支出項目存在致命的問題,即直接用于促進消費的低收入者補貼僅為6500億日元,僅占11.8%.其余絕大多數(shù)支出主要用于公共投資、災后重建和促進中小企業(yè)投資等方面。從過去20多年的日本經濟政策實踐中,不難看出用擴大公共投資來刺激經濟復蘇是其一貫手法,但在經濟成熟階段,以土木建設為中心的公共投資的乘數(shù)效果已越來越低,而對消費的拉動更是很有限。1997年提高消費稅后,也曾于第二年的1998年4月投入了16萬億日元、11月投入20萬億日元,1999年又投入了18萬億日元的財政資金,但幾乎沒有產生任何效果,并沒有擋住經濟蕭條的光顧。
關鍵是工資能否上漲其實,消費稅上調后百姓能否順利渡過難關的關鍵是收入能否上漲。在過去的20多年中,日本的工資一直處于下降和徘徊狀態(tài)。2013年人均月收入僅為31.4萬日元,為199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在超寬松量化貨幣政策的推動下,再加上能源進口量的大幅度增加,日本的物價很快上升。據(jù)日本央行的測算:提高消費稅率3%,將抬高物價2%,再加上央行打算推高的2%,通脹率將達到4%.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工資上漲4%以上,百姓的生活才能持平。然而,當下嚴酷的經濟形勢十分不利于提高工資。在新興國家崛起、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為了維持競爭力,企業(yè)都本能地削減人工費等經營成本。安倍已在不同場合懇求大企業(yè)提高工資。財政金融大臣甘利甚至威脅企業(yè),若不提高工資將會給于相應懲罰。但是,企業(yè)漲工資的前提條件是經濟景氣、生產擴大和效益上升,很顯然現(xiàn)在并不具備這些前提,僅靠行政命令和威脅能起多大作用很難說。即便大企業(yè)給安倍面子,最多也只能漲薪1%左右,與消費稅率以及物價的漲幅相比相差甚遠。問題還在于即便工資暫時有所上漲,但也不具備可持續(xù)性。過去的一年來,日本經濟增長率明顯呈季度性遞減趨勢,這說明“安倍經濟學”的短期效應正在減弱和消失,而且又缺乏長期增長動力,在這種情況下提高消費稅率恐怕兇多吉少。百姓的實際購買力降低,消費持續(xù)低迷,最后還會使經濟重蹈衰退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