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下載APP
及時接收最新考試資訊及
備考信息
2017稅務師備考倒計時,你的備考進度如何了?為了幫助各位考生鞏固學習效果,正保會計網(wǎng)校特整理了稅務師《財務與會計》科目的重要知識點及其配套練習,練習題均來自網(wǎng)校夢想成真系列輔導書,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知識點:所得稅費用的核算
【知識點詳解】
所得稅費用是利潤表上的損益科目,其會直接影響凈利潤的金額。并按照“當期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進行明細賬核算。期末,應將該科目的余額轉(zhuǎn)入“本年利潤”科目,結轉(zhuǎn)后本科目應無余額。
1.所得稅費用的計算方法(兩種方法)
一種方法是按照其明細賬科目核算:
所得稅費用=當期應交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費用
=應交所得稅的金額+遞延所得稅負債的增加額-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的增加額
注意:計算所得稅費用時,應將雖然確認了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或負債,但不影響所得稅費用的事項扣除,比如說可供出售金融資產(chǎn)公允價值變動。
另一種方法是直接計算:
所得稅費用=(會計利潤+或-永久性差異)×25%
注意:此處有一個前提,就是不存在預期的稅率變動,如果存在預期的稅率變動則不能這樣直接計算。
結論:即暫時性差異是不影響所得稅費用的金額。
因為:
所得稅費用=應交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負債-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會計利潤+或-永久性差異+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應納稅暫時性差異)×25%+遞延所得稅負債-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會計利潤+或-永久性差異)×25%+可抵扣暫時性差異×25%-應納稅暫時性差異×25%+遞延所得稅負債-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會計利潤+或-永久性差異)×25%+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遞延所得稅負債+遞延所得稅負債-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會計利潤+或-永久性差異)×25%
2.所得稅費用的分錄
借:所得稅費用(倒擠認定)
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借記新增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稅率;貸記轉(zhuǎn)回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稅率)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貸記新增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稅率;借記轉(zhuǎn)回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稅率)
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稅率)
【經(jīng)典習題】
(《應試指南》第17章P312)甲公司系2013年12月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對所得稅采用資產(chǎn)負債表債務法核算,適用的企業(yè)所得稅稅率為25%,計提的各項資產(chǎn)減值準備均會產(chǎn)生暫時性差異,當期發(fā)生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預計能夠在未來期間轉(zhuǎn)回。甲公司每年末按凈利潤的10%計提法定盈余公積。
(1)甲公司2013年12月購入生產(chǎn)設備W,原價為8000萬元,預計使用年限為10年,預計凈殘值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2014年末,甲公司對該項設備進行的減值測試表明,其可收回金額為6300萬元。2015年末,甲公司對該項設備進行的減值測試表明,其可收回金額仍為6300萬元。上述減值測試后,該設備的預計使用年限、預計凈殘值等均保持不變。甲公司對該項固定資產(chǎn)采用的折舊方法、預計使用年限、預計凈殘值均與稅法規(guī)定一致。
(2)甲公司2014年7月購入S專利權,實際成本為2000萬元,預計使用年限10年(與稅法規(guī)定相同)。2014年末,減值測試表明其可收回金額為1440萬元。2015年末,減值測試表明其可收回金額為1800萬元。
(3)甲公司于2014年末對某項管理用固定資產(chǎn)H進行減值測試,其可收回金額為4000萬元,預計尚可使用年限5年,預計凈殘值為零。該固定資產(chǎn)的原價為5700萬元,已提折舊950萬元,原預計使用年限6年,按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預計凈殘值為零。但甲公司2014年末僅對該固定資產(chǎn)計提了450萬元的固定資產(chǎn)減值準備。甲公司2015年年初發(fā)現(xiàn)該差錯并予以更正。假定甲公司對該固定資產(chǎn)采用的折舊方法、預計使用年限、預計凈殘值均與稅法規(guī)定一致。
(4)2015年末,甲公司存貨總成本為1800萬元,賬面價值與總成本相一致,其中:完工乙產(chǎn)品為1000臺,單位成本為1萬元;庫存原材料總成本為800萬元。完工乙產(chǎn)品中有800臺訂有不可撤銷的銷售合同。2015年末,該公司不可撤銷的銷售合同確定的每臺銷售價格為1.2萬元,其余乙產(chǎn)品每臺銷售價格為0.8萬元。估計銷售每臺乙產(chǎn)品將發(fā)生銷售費用及稅金0.1萬元。由于產(chǎn)品更新速度加快,市場需求變化較大,甲公司計劃自2016年1月起生產(chǎn)性能更好的丙產(chǎn)品,因此,甲公司擬將庫存原材料全部出售。經(jīng)過合理估計,該庫存原材料的市場價格總額為800萬元,有關銷售費用和稅金總額為30萬元。
(5)甲公司2015年度實現(xiàn)利潤總額7050萬元,其中國債利息收入為50萬元;實際發(fā)生的業(yè)務招待費230萬元,按稅法規(guī)定允許扣除的金額為80萬元。假設除上述事項外,甲公司無其他納稅調(diào)整事項。
根據(jù)以上資料,回答下列各題。
(1)2015年度甲公司對生產(chǎn)設備W應計提的折舊額是()萬元。
A.560B.630
C.700D.800
(2)2015年末甲公司擁有的S專利權的計稅基礎是()萬元。
A.1500B.1600
C.1700D.1800
(3)甲公司2015年年初發(fā)現(xiàn)固定資產(chǎn)H少計提減值準備進行更正時,下列會計處理正確的是()。
A.增加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75萬元
B.減少應繳所得稅75萬元
C.減少期初未分配利潤225萬元
D.增加盈余公積22.5萬元
(4)2015年末甲公司應計提存貨跌價準備()萬元。
A.10B.30
C.60D.90
(5)2015年度甲公司應交企業(yè)所得稅()萬元。
A.1737.5B.1735.40
C.1762.50D.1787.50
(6)2015年度甲公司應確認的所得稅費用為()萬元。
A.1737.50B.1750.00
C.1762.50D.1787.50
【答案】(1)C;(2)C;(3)A;(4)D;(5)B;(6)D。
【解析】
(1)2014年設備應計提的折舊=8000/10=800(萬元),年末可收回金額低于賬面價值,應計提的減值準備=8000-800-6300=900(萬元)。2015年設備應計提的折舊=6300/9=700(萬元)。
(2)2015年末甲公司擁有的S專利權的計稅基礎=2000-2000/10×1.5=1700(萬元)
(3)2014年末應計提的固定資產(chǎn)減值準備=5700-950-4000=750(萬元),故更正差錯時應補提減值準備300萬元,調(diào)整分錄為: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diào)整—資產(chǎn)減值損失300
貸:固定資產(chǎn)減值準備300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75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diào)整—所得稅費用75
借:盈余公積22.5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202.5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diào)整225
即調(diào)增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75萬元,減少期初未分配利潤202.5萬元,減少盈余公積22.5萬元。
(4)完工乙產(chǎn)品:
有合同部分的可變現(xiàn)凈值=(1.2-0.1)×800=880(萬元),成本=1×800=800(萬元),未發(fā)生減值。
無合同部分的可變現(xiàn)凈值=(0.8-0.1)×200=140(萬元),成本=1×200=200(萬元),應計提跌價準備60萬元。
庫存原材料:
可變現(xiàn)凈值=800-30=770(萬元),成本為800萬元,應計提跌價準備30萬元。
故,2015年末甲公司應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60+30=90(萬元)。
(5)資料1:2015年末,設備W的賬面價值=8000-800-700-900=5600(萬元),計稅基礎=8000-800-800=6400(萬元),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余額=800萬元,因2014年末計提減值準備產(chǎn)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900萬元,故2015年轉(zhuǎn)回可抵扣暫時性差異100萬元。
資料2:2015年末專利權S的賬面價值=1440-1440/9.5=1288.42(萬元),計稅基礎為1700萬元,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余額為411.58萬元,因2014年末計提減值準備產(chǎn)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460萬元,故2015年轉(zhuǎn)回可抵扣暫時性差異48.42萬元。
資料3:2015年末,固定資產(chǎn)H的賬面價值=4000-4000/5=3200(萬元),計稅基礎=5700-5700/6×2=3800(萬元),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余額為600萬元,因2014年末計提減值準備產(chǎn)生了可抵扣暫時性差異750萬元,故2015年轉(zhuǎn)回可抵扣暫時性差異150萬元。
資料4:因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產(chǎn)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90萬元。
2015年度甲公司應納稅所得額=7050-100-48.42-150+90-50+(230-80)=6941.58(萬元),應交所得稅=6941.58×25%=1735.40(萬元)。
(6)2015年度甲公司應確認的所得稅費用=(7050-50+150)×25%=1787.50(萬元)
本文是正保會計網(wǎng)校原創(chuàng)文章,轉(zhuǎn)載請注明來自正保會計網(wǎng)校。
Copyright © 2000 - m.jnjuyue.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jīng)營許可證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444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