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很多人來說,這一周最好的消息莫過于成品油價格的下調。
20個月以來,中國成品油價格一直都在調整,箭頭始終向上。之前是因為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上漲的因素,但2006年下半年開始,國際市場油價掉頭向下,中國成品油價格卻始終按兵不動,讓輿論沸騰。去年底,中國出臺了全面開放成品油市場的政策,但成品油定價的權力仍穩(wěn)操在國家發(fā)改委的手中,成品油定價的改革方案仍然“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1月14日,人們一早醒來,發(fā)現(xiàn)油價終于降了下來。雖然這份禮物在新年到來的兩個星期之后才姍姍而來,但官方的謹慎還是得到很多人的理解,畢竟國際油價的波動曲線并不足以完全支撐國內成品油價格的調整,不管怎么說,油價畢竟是掉了下來。
而成品油定價機制,被市場寄望于將在本月底舉行的全國石油市場管理工作會議。是次會議能否催生中國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方案,使改革的“另一只鞋”應聲而落,成為市場焦點。
發(fā)改委首度“根據(jù)國際市場”調價
停擺多時的中國油價調整表終于對外呈現(xiàn)最新數(shù)字:自1月14日零時起,中國的汽油標準品出廠價,每噸由5200元下降至4980元,跌幅4.2%;航空燃油價格則下調了1.9%.這是時隔近20個月之后,中國油價的第二次向下修正。發(fā)改委上周六在網(wǎng)站中指出,僅提及此次調價的主要原因是根據(jù)國際市場油價變化而定,并沒有公布具體的調節(jié)機制。不過,記者注意到,“根據(jù)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是發(fā)改委在歷次調整成品油價格的通知中首次采用的措辭。
2006年下半年始至今,亦是國際油價掉頭向下的半年多時間里,中國一貫持之的“小步快走”調價戰(zhàn)略卻一直按兵不動,給沸騰的輿論畫上了一個耐人尋味的頓號。2007年新年之后國際油價洞穿55美元大關,創(chuàng)下19個月來的新低,更是令巋然不動的國內油價招來口水無數(shù)。
毋庸置疑,過山車式的國際油價運行曲線并不足以對油價調整做出支撐,這亦是調控決策部門選擇在國際油價連續(xù)十多天穩(wěn)定在60美元之下時才出爐調價方案的重要原因之一。
成品油定價機制仍未出臺
中國油價調整后的下一個動作值得期待。值得注意的是,本月底,有關部委及三大石油巨頭等相關企業(yè)將聚首全國石油市場管理工作會議,研究原油、成品油批發(fā)市場對外開放后的新形勢,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是重要議題。是次會議能否催生中國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方案,使得“另一只鞋”應聲而落,為市場所拭目以待。
目前,市場熱切期待機制的出臺。有關人士指出,政府的思路是,當國際油價跌至每桶50至55美元時,將是實現(xiàn)國內油價與國際完全接軌的最佳時機。而從1月5日起,紐約、新加坡及鹿特丹三地的原油價格已先后跌破每桶55美元,新機制無疑進入了最好的試行期。
發(fā)改委拒征燃油稅
此次油價約4%的下調幅度,無助于調和政府內部在汽油定價政策上的長期分歧,特別是在推動燃油稅方面的分歧。開征燃油稅的目的是提高燃料使用效率。大約4年前,國務院已原則上同意需要開征燃油稅,而財政部早就印好燃油稅票,等待該計劃實施時使用。但國家發(fā)改委仍拒絕開征燃油稅,擔心該政策對處境艱難、多變的消費者所造成的影響,特別是對農(nóng)民和出租車司機的影響。
北京能源咨詢公司群鷹總裁韓曉平表示,發(fā)改委“別無選擇,只有降價,因為國際石油基準價格已下跌如此之多”。他補充稱:“不過,由于燃油稅很可能馬上出臺,所以消費者可能不會獲得太多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