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減稅的初衷是不錯的,但到底能不能達到減稅的初衷,我有點疑問:
一、個稅免征額上調,財政收入會減少?
國家統(tǒng)計局幾個月前公布的統(tǒng)計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城鎮(zhèn)職工平均工資達到16675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8.8%。如果全年依照這個增長率計算:去年1600元的工資今年就可以漲到1900元,與擬議中的免征額基本接近。免征額的提高,并沒有減少太多的納稅人群。
而去年就有現(xiàn)成的例子:從2006年1月份開始,中國開始將工資薪金所得費用扣除標準提高到1600元。按照財政部當時的測算,這意味著只有大約26%的工薪階層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同時國家財政收入每年將減少280多億元。當時統(tǒng)計,1600元的扣除標準將減少個人所得稅納稅人2000余萬人。但2006年國家稅務總局通報的2006年稅收情況顯示,其中2006年全國個人所得稅收入共完成2452.32億元,比上年增長17.1%,增收358.41億元,超額完成了全年收入計劃。
二、如何科學計算免征額。
1600元的免征額(包括擬定的2000元免征額),使征稽的對象成了普通的勞動者,前三季度我國城鎮(zhèn)職工平均工資達到16675元,月均1852元。也就是說以當前征稽標準達不到平均收入,每月比平均收入低250多元,反而要交收入調節(jié)稅,如此的稅收政策真是“250”。
所以免征額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
如果以2000元為免征額,明年的城鎮(zhèn)職工平均工資就會輕易突破甚至大大超出這個點位。(今年年底統(tǒng)計數(shù)字月均估計就能達到甚至超過2000元)免征額低于平均工資數(shù),這哪有什么前瞻性?依我看倒不如采取以下辦法:一種辦法是:以上一年國家的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shù),確定一個倍數(shù)作為下一年度國家征收個稅的免征額;第二種辦法是:在國家平均工資的基數(shù)上考慮地區(qū)差異。
三、個人所得稅的用途。
我一方面要為窮人說句話:個人所得稅能不能專項用于城鎮(zhèn)困難人口的社會保障———解決他們的住房、醫(yī)療和生活問題。這樣個稅的調節(jié)作用才名副其實。另一方面我也要為富人說句話:按照個人所得稅法的規(guī)定,月應納稅所得額在4萬到6萬元的,稅率為30%;6萬到8萬元的,稅率為35%;超過8萬和超過10萬元的稅率則分別為40%和45%。這么高的稅率、豈不是打劫!對那些個體經營者,其他稅收之外再加上如此高的稅收有失公平。而對于國家機關、壟斷企業(yè)、國有企業(yè)的高薪階層來說,這個稅又是取之于國用之于國,又有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