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投資的期末計價
投資的期末計價是指期末投資在資產負債表上反映的價值。按照歷史成本核算原則,在資產負債表上投資一般應按其賬面余額反映,但在某些情況下,應按投資的賬面價值反映。這里的“賬面余額”是指期末投資賬戶的實際余額,即投資賬戶未扣除相關準備之前的余額:“賬面價值”是指期末投資賬戶的實際余額扣除相關準備之后的余額。
?。ㄒ唬┒唐谕顿Y的期末計價
短期投資在持有期間內的期末計價方法有以下三種:
1、成本。以成本計價是指,按投資成本入賬后直到出售變現(xiàn)前均不調整短期投資賬面價值的方法。按成本計價在投資持有期間內,不確認由于對短期投資進行估價而產生的未實現(xiàn)損益,直到短期投資出售時,才確認損益。這種方法在中國香港及日本允許采用。以成本計價的理論依據為:第一,雖然市價可以反映變現(xiàn)能力,但對于投資者而言,更關心的是投資成本和實際的投資收益,實際的投資收益是投資持有期間的利潤或現(xiàn)金股利或利息收入以及處置投資所獲得的收入與投資成本的差額;第二,當企業(yè)將某一債權性短期投資作為流動資產看待時,根據重要性原則,投資人不必攤銷其溢價或折價。由于該項投資的可能持有時間一般不超過一年,債券折價或溢價的攤銷對企業(yè)報告當期收益總額,即經營成果沒有重大影響。當市價波動幅度較小,或短期投資占流動資產的比重不大時,短期投資期末采用成本計價方法是比較合理的。以成本計價,可使會計期間內企業(yè)損益計量比較客觀、公正,但在資產計價方面則有所欠缺。
2、市價。按市價計價是指,在每一會計期末編制會計報表時,短期投資賬面價值按市價調整,并據此反映于資產負債表上的方法,這種方法在中國香港及國際會計準則中提倡使用。以市價計價的理論依據為:第一,市價代表公允價值,只有市價才是衡量企業(yè)實際可用資金的唯一尺度。特別是對于專業(yè)性投資公司,由于其投資在總資產中所占比重較大,采用市價計價所提供的財務信息更為有用;第二,企業(yè)關心的不是投資項目的成本,而是對他們進行處置時所能得到的現(xiàn)金;第三,投資有別于存貨,通??梢圆毁M力的出售,以市價計價可以反映未來的現(xiàn)金流量,而存貨在確認銷售前通常不宜確認其銷售利潤;第四,將出售的一項短期投資所得的現(xiàn)金存入銀行,與按市價確認的短期投資的價值是相同的,因而應采用市價計價。但是,按市價計價也存有缺陷:首先,證券市場的價格是起伏不定的,且變動頻繁而無規(guī)則,報表編制日的市價,在一定程度上能說明企業(yè)的真實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但并不能真正說明企業(yè)短期投資實際擁有的變現(xiàn)能力;其次,采用市價計價,同樣會帶來未實現(xiàn)損益的會計處理問題,而且會造成企業(yè)每期損益隨著短期投資市價的變動而上下波動。以市價計價,可使會計期間內企業(yè)資產計價較為客觀、明確,但在損益計量方面則有所欠缺。
對未實現(xiàn)的損益,會計處理有兩種方法:一是將未實現(xiàn)的收益不確認為當期收益,作為所有者權益中不可分配的重估價盈余;損失計入當期損益;一是將未實現(xiàn)的損益均計入當期捐益,但會導致與損益確認的實現(xiàn)原則相悖,即收益在實現(xiàn)之前不予確認,而損失則于客觀證據表明已發(fā)生時予以確認。
3、成本與市價孰低。按成本與市價孰低計價是指,短期投資的市價在購買日以后減少時,投資成本也應減少到一個較低的價值所采用的一種計價方法。在具體處理時,當市價低于成本時按市價計價,當市價高于成本時則按成本計價,這種方法在加拿大、德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法國、國際會計準則等多數國家、地區(qū)或組織采用。采用成本與市價孰低計價的理論依據為:第一,短期投資作為現(xiàn)金的后備來源,當市價低于成本時,表明投資者不能按投入的成本轉換為現(xiàn)金,投資損失已經發(fā)生,應當在發(fā)生跌價的當期確認損失,而不應等到出售時再予入賬;第二,由于證券市場價格的頻繁變動且不規(guī)則,短期投資采用成本與市價孰低計價,雖然只承認市價下跌,而不承認市價上漲,似乎有矛盾,但卻可以使資產負債表與利潤表產生穩(wěn)健的結果,更符合謹慎原則。采用這種方法,在資產負債表中,短期投資以成本與市價較低者列示;在利潤表中,市價低于成本的跌價部分的未實現(xiàn)損失列入當期損益。
成本與市價孰低計價的優(yōu)點在于:第一,符合謹慎原則。采用成本與市價孰低計價,當期市價低于成本的差額確認為損失,計入當期損益,與謹慎原則相符,在損益計量方面較為穩(wěn)健;第二,在期末資產負債表上短期投資以扣除跌價準備后的賬面價值反映,不會高估資產,可使資產計量較為客觀、明確。但成本與市價孰低計價也存在其缺點,表現(xiàn)為:會計理論上的不一致,即對于市價低于成本的部分,確認為損失,而對于市價高于成本的部分,則不確認收益。這種處理方法在會計理論上存在著不一致性。
本準則要求短期投資采用成本與市價孰低計價。理由是:第一,在我國,證券市場尚不成熟,短期投資用市價計價不一定能夠反映企業(yè)短期投資期末時的真正價值;第二,我國資產普遍存在高估現(xiàn)象,采用成本與市價孰低計價,可以避免短期投資高估;第三,采用成本與市價孰低計價比較穩(wěn)健。在起草本準則時,也有些專家提出可以采用市價法計價,他們認為,從事證券經營業(yè)務的企業(yè),由于其從事大量的證券經營,以市價計價可以更恰當地反映證券公司期末時的證券價值。但考慮到本準則未包括證券經營業(yè)務,對一般企業(yè)的短期投資以采用成本與市價孰低計價為宜。
在具體運用成本與市價孰低計價時,有的專家建議采用可變現(xiàn)凈值或公允價值代替市價。理由是:第一,市價通常是指有價證券的市場價格,即上市證券的市場價格,而可變現(xiàn)凈值通常包括非上市證券價值。企業(yè)購入的短期投資有的可能有市價,有的可能沒有市價,用可變現(xiàn)凈值比市價更恰當。也可用公允價值的概念,因為,公允價值既可以是市價,也可以是可變現(xiàn)凈值;第二,國際會計準則正在修改相關的投資會計準則,從目前發(fā)布的征求意見稿中了解到,國際會計準則將用公允價值,而不用市價,即國際會計準則更趨向于統(tǒng)一采用公允價值的概念。在我國,公允價值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在實務中用得不多,雖然在本準則及債務重組準則中已經采用了公允價值的概念,但具體操作存在一定的困難;另外,市價是公允價值的一種,在有市價的情況下,公允價值鄧為市價。因此,本準則對短期投資采用成本與市價孰低計價。
在起草本準則時,對于短期投資采用成本與市價孰低計價的情況下,具體應采用哪種方法,我們征求了不少專家的意見,在所收集的專家意見中共同認為,在會計準則中應當說明采用哪種方法,但具體采用哪種方法,有不同認識。有的認為,企業(yè)或投資者所關心的是短期投資整體的價值總額,而不是每項個別投資,因為這些投資是作為共同財富的儲存形式為企業(yè)所持有,因而,以成本與市價孰低計價的投資是以投資總體為基礎,而不以單項投資為基礎計價;也有的認為,短期投資采用成本法計價時,是以單項投資為基礎,而存貨在計提跌價準備時也用單項為基礎,既然存貨以單項為基礎計算,而短期投資同樣屬于流動資產為什么卻要在整體基礎上進行比較,謹慎原則的慣例是以單項作為比較基礎的。有的認為,在我國,短期投資種類不多,但不同的投資項目具有明顯不同的報酬和風險,因此,建議至少按投資類別或總體計提跌價準備,但對于某些重大的投資,應不按單項投資計提。按投資類別或單項投資計提跌價準備,雖然在實務中增加了一定的工作量,但短期投資仍然需要在會計報表附注中披露詳細情況,工作量大是不可避免的。在英國和中國香港一般只允許以單項投資為比較基礎,國際會計準則為了迎合不同國家的需要,三種方法均可采用。考慮到我國采用成本與市價孰低計價有一個熟悉過程,雖然采用投資總體為基礎計提跌價準備可能導致未實現(xiàn)收益與損失互相抵銷,但采用投資總體計提跌價準備也已在原有會計核算基礎上有了較大的進步。因此,本準則允許企業(yè)根據自身情況,分別采用按投資總體、投資類別或單項投資計算并確定計提的跌價損失準備。但如果某項短期投資比較重大(如占整個短期投資10%及以上),則應按單項投資為基礎計算并確定計提的跌價損失準備。
?。ǘ╅L期債權投資的期末計價
長期債權投資一般按攤余價值或攤余成本計價。債權投資的攤余價值,包括投資成本、應收利息以及債券溢價或折價攤銷調整后的金額;分期付息債券的攤余價值即為攤余成本,包括投資成本以及債券溢價或折價攤銷調整后的金額。美國SFAS115號準則中也采用攤余成本計價,但是規(guī)定這類投資只要沒有發(fā)生永久性價值減值,或投資分類的變化,其賬面價值一般不作調整。在我國,長期債權投資期末計價,按以下方法確定:
1、長期債權投資期末以攤余價值或攤余成本計價。
2、如果長期債權投資發(fā)生價值減損,應當按照賬面價值計價,即按攤余價值扣除有關投資減值準備后的余額計價。
(三)長期股權投資的期末計價
長期股權投資的期末計價應按投資賬面價值與可收回金額孰低確定。
七、投資損益的確認和計量
投資損益的確認和計量是投資會計核算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yè)投資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獲得利益,但什么樣的投資利益才能確認為收益,如何確認投資損失,確認多少投資損益,是投資會計需要解決的問題。
?。ㄒ唬┒唐谕顿Y損益的確認
短期投資的損益通常隨著短期投資的處置而實現(xiàn)。短期投資通??梢匀〉霉衫?、利息及處置收益或損失。短期投資取得的股利、利息及處置損益分別按下列辦法處理。
1、短期投資取得時實際支付的價款中包含的已宣告而尚未領取的現(xiàn)金股利,或已到期尚未領取的債券的利息,因屬于在購買時暫時墊付的資金,是在投資時所取得的一項債權,因此,在實際收到時沖減已記錄的應收股利或應收利息,不確認為投資收益。
2、除取得時已記入應收項目的現(xiàn)金股利或利息外,短期投資持有期間所獲得的現(xiàn)金股利或利息,是否應確認為投資收益,持有不同的觀點。有的認為,短期投資持有期間所獲得的除已記入應收項目的現(xiàn)金股利或利息外的現(xiàn)金股利或利息,應按實際收到的金額確認為投資收益。理由是:這部分收到的現(xiàn)金股利和利息是持有期間已實現(xiàn)的利潤,應計入當期損益;也有的認為,短期投資持有期間所獲得的除已記入應收項目的現(xiàn)金股利或利息外的現(xiàn)金股利或利息,以實際收到時作為投資成本的收回,沖減短期投資的賬面價值。理由是:第一,企業(yè)本年度購入的短期投資所獲得的現(xiàn)金股利或利息,通常是由被投資單位上年度及以前年度實現(xiàn)的損益分配的,是屬于投資前被投資單位所產生的損益的分配,應作為投資成本的收回,沖減投資成本;第二,短期投資持有期間較短,通常在一年內即需變現(xiàn),只有處置短期投資時發(fā)生的損益,才是該項投資所真正產生的損益;第三,在短期投資采用成本與市價孰低計價時,短期投資持有期間內獲得的現(xiàn)金股利或利息沖減短期投資成本,在市價低于成本的情況下,計算成本與市價孰低時,按短期投資新的賬面余額(即沖減后的賬面余額)作為新的成本進行比較,相應計提跌價準備也小,這與短期投資持有期間的現(xiàn)金股利和利息確認收益對損益的影響結果是一致的;第四,通常情況下,投資持有期間所獲得的現(xiàn)金股利或利息需要確認投資前和投資后,只有投資后所獲得的部分才能確認為投資收益,需要計算投資前和投資后所獲得的部分,計算過程較為繁瑣。經過比較,本準則規(guī)定,短期投資持有期間所獲得的現(xiàn)金股利或利息,除取得時已記入應收項目的現(xiàn)金股利或利息中,以實際收到時作為投資成本的收回,沖減短期投資的賬面價值。在期末計提短期投資跌價準備時,應以沖減投資成本后的短期投資賬面余額作為新的成本,并據以與市價進行比較。
3、處置短期投資時,在短期投資按單項投資計提跌價準備的情況下,如果處置時同時結轉已提的跌價準備,確認投資損益的金額,應為所獲得的處置收入與短期投資賬面價值的差額;在短期投資按投資類別或投資總體計提跌價準備的情況下,確認投資損益的金額,為所獲得的處置收入與短期投資賬面余額的差額。如果在處置短期投資時,當初取得短期投資實際支付的價款中包含的已宣告而尚未領取的現(xiàn)金股利或已到期尚未領取的債券利息未收回的,還應按扣除該部分現(xiàn)金股利或利息后的金額確認為處置損益。
(二)長期債權投資損益的確認
長期債權投資損益包括債權持有期間的利息收入、處置收入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等。具體按以下辦法處理:
1、按債權面值取得的投資,在債權持有期間按期計提的利息收入,扣除攤銷的計入投資成本的相關費用后的金額,確認為當期投資收益。
2、溢價或折價取得的債券投資,在債券持有期間按期計提的利息收入,經調整溢價和折價以及攤銷的取得時計入投資成本的相關費用后的金額,確認為當期投資收益。
3、到期收回或未到期提前處置的債權投資,實際取得的價款與其賬面價值(包括賬面攤余價值或攤余成本、已計入應收利息但尚未收到分期付息債券利息、以及已計提的減值準備)后的差額,確認為收到或處置當期的收益或損失。
?。ㄈ╅L期股權投資損益的確認
1、兩種收益觀點。長期股權投資收益和損失如何確認,是股權投資會計中的重要問題。長期股權投資有兩種收益觀點,由此產生兩種損益確認方法:
(1)以收到利潤或現(xiàn)金股利時確認收益。這種觀點認為,股權投資成本是企業(yè)取得被投資單位股權時的實際支出,一項投資能夠獲得多少利益,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人回多少利潤或現(xiàn)金股利,當處置某項股權投資時,計算該項投資累積獲得的收益是實際分回的利潤或現(xiàn)金股利,以及處置該項投資時實際收回金額與投資成本的差額的合計。在這種觀點下,長期股權投資以投資成本計價,收到利潤或現(xiàn)金股利時確認為投資收益。這種方法通常可稱為成本法。在這種方法下,期末長期股權投資一般按投資成本計價。采用這種收益觀點確認收益,能反映企業(yè)實際獲得的利潤或現(xiàn)金股利的情況。
?。?)按所持股權所代表的所有者權益的增減變動確認收益。這種觀點認為,股權代表股東應享有或應分擔被投資單位的利益或損失,當被投資單位產生利潤而增加所有者權益時,投資企業(yè)應按投資比例確認投資收益,同時增中投資的賬面價值;反之,若被投資單位發(fā)生虧損而減少所有者權益時,投資企業(yè)應按投資比例計算應分擔的余額,確認為投資損失,同時減少投資的賬面價值。這種確認損益的方法,通常稱為權益法。在這種方法下,期末長期股權投資一般按投資成本及按持股比例計算的應享有投資后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的增減份額計價。
上述兩種收益確認觀點,在實際運用中還需投資企業(yè)對被投資單位所具有的控制或影響能力而定。在我國,原行業(yè)會計制度規(guī)定,當投資企業(yè)擁有被投資單位50%以上股權時采用權益法核算,即意味著當投資企業(yè)擁有被投資單位50%以下股權時采用成本法核算;外商投資企業(yè)會計制度規(guī)定,投資企業(yè)擁有被投資單位25%及以上股權時采用權益法核算;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規(guī)定,當投資企業(yè)擁有被投資單位20%或20%以上股權,或雖不足20%但有重大影響,應采用權益法核算,投資企業(yè)擁有被投資單位20%以下股權,或雖擁有20%或20%以上股權,但不具有重大影響,應采用成本法核算。
長期股權投資什么情況下采用成本法,什么情況下采用權益法核算,投資企業(yè)的持股比例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在投資持股未達到一定比例的情況下,不可能控制被投資單位,或對被投資單位施加重大影響。但起決定因素的是投資企業(yè)是否對被投資單位具有控制能力,或是否能對被投資單位施加重大影響。當投資企業(yè)持股比例達到能夠控制被投資單位,或能對被投資單位施加重大影響時,長期股權投資才采用權益法核算,否則應采用成本法核算??梢?,投資企業(yè)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或重大影響,是采用成本法還是采用權益法的前提。
為什么投資企業(yè)對被投資單位具有控制,或能夠實施重大影響的情況下,長期股權投資需要采用權益法核算?因為:第一,股權代表投資企業(yè)對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的要求權,當投資企業(yè)能夠控制被投資單位,或能對被投資單位實施重大影響時,投資企業(yè)可能左右或能夠影響被投資單位的經營政策、財務政策、利潤分配政策等,亦即當投資企業(yè)對被投資單位的凈資產提出要求權時,通常可以得到實施。從理論上講,如果對被投資單位可以施加重大影響,則其獲得投資的未來收益國的不確定性要比不能施加重大影響要小,控制比重大影響對獲得投資的未來收益的不確定性則更小。采用權益法核算,能夠代表這種權益的實施,并表明投資收益是可實現(xiàn)的。第二,權益法強調投資企業(yè)與被投資單位之間的經濟關系的實質,其處理方法更符合權責發(fā)生制原則。因為,投資企業(yè)確認投資收益的時點是在被投資單位實現(xiàn)利潤時,而不是實際分配股利時。盡管投資企業(yè)沒有實際收到股利,但被投資單位的所有者權益確實是增加或減少了,按照這一邏輯,當實際收到現(xiàn)金股利時,應該作為投資的部分變現(xiàn),沖減投資的賬面價值。第三,權益法所反映的投資收益更客觀真實,不易操縱利潤。在投資企業(yè)對被投資單位控制或施加重大影響的情況下,投資企業(yè)可以根據本單位利潤的實現(xiàn)情況而要求被投資單位多人或少分利潤,為投資企業(yè)操縱利潤提供了條件,而權益法則避免了這種情況的發(fā)生。
從理論上講,成本法與權益法的主要差異在于,成本法是將投資企業(yè)與被投資單位視為兩個獨立的法人,兩個會計主體,投資企業(yè)只在收到利潤或現(xiàn)金股利時,或對利潤或現(xiàn)金股利的要求權實現(xiàn)時,才確認為投資收益。這種方法與收付實現(xiàn)制相近,收益實現(xiàn)符合謹慎原則;而權益法是將投資企業(yè)與被投資單位視為一個經濟個體,雖然從法律意義上講他們是兩個法律主體,在損益的確認上采用權責發(fā)生制原則。所以,在被投資單位產生損益時,投資企業(yè)應相應確認應享有或應分擔的份額,作為投資損益。
在具體確定投資持股比例時,為什么以20%為界限?因為,通常情況下,20%的持股比例已經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重大影響,特別在股東分散的情況下,20%的持股比例在被投資單位中已占有較大股份。但是,20%的持股比例并不是絕對的,如果兩個企業(yè)共同投資另一企業(yè),其中一方投資70%,另一方投資30%,在這種情況下,由于一方持股70%,能夠控制被投資單位,而另一方持有30%股份的企業(yè)可能不能對被投資單位施加重大影響。因此,本準則對采用成本法或權益法核算既規(guī)定了持股比例,又按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確定了以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作為采用成本法或權益法的界限。
2、成本法。在成本法下,長期股權投資以取得股權時的成本計價,其后,除了投資企業(yè)追加投資、收回投資等情形外,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保持不變。投資企業(yè)確認投資收益,僅限于所獲得的被投資單位在投資后產生的累積凈利潤的分配額。所獲得的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利潤或現(xiàn)金股利超過被投資單位在接受投資后產生的累積凈利潤的部分,沖減投資賬面價值(注:這部分所獲得的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利潤或現(xiàn)金股利超過被投資單位在接受投資后產生的累積交利潤的分配部分,也可稱為“清算股利”)。在具體處理時,可按本準則指南中所提供的公式計算。
投資企業(yè)投資年度以后獲得的利潤或現(xiàn)金股利,確認投資收益或沖減投資成本的金額,可按以下公式計算:
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的金額=(投資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資單位累積分派的利潤或現(xiàn)金股利-投資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資單位累積實現(xiàn)的凈損益)×投資企業(yè)的持股比例-投資企業(yè)已沖減的投資成本應確認的投資收益=投資企業(yè)當年獲得的利潤或現(xiàn)金股利-應沖減投資成本的金額例A公司1996年1月2日購入C公司有表決權資本的10%,并準備長期持有。實際投資成本110000元。C公司于1996年5月2日宣告分派1995年度的現(xiàn)金股利100000元。假設C公司1996年1月1日股東權益合計為1200000元,其中股本為1000000元,未分配利潤為200000元;1996年實現(xiàn)凈利潤400000元;1997年5月1日宣告分派現(xiàn)金股利300000元。A公司的會計處理如下:
?。?)1996年1月2日投資時:
借:長期股權投資——C公司 110000
貸:銀行存款 1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