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尚希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博導
伴隨中國政府10項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措施出爐,“保經濟”既成為當下社會共識,也是政府必須闖過的歷史關口。
闖關動力何在?改革,只有改革。正如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11月10日召開的省區(qū)市人民政府和部門主要負責同志會議上所說的,十項措施能否落實,要看能否積極推進關鍵環(huán)節(jié)和重點領域改革——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就是本次改革清單中的第一項。
正如溫家寶要求的“出手要快”,當日晚間,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立即表示,決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此項措施可謂重拳出擊。
因為,此項改革,中央財政預計將減收超過1200億元,會是新中國歷史上單項稅制改革減稅力度最大的一次。
增值稅的全面轉型,具體的實施方案是什么?對提振中國經濟的影響到底有大?帶著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11日,本報記者專訪了財政部科研所副所長劉尚希。
劉尚希認為,增值稅全面轉型的實施方案,其實只是對企業(yè)新購設備所含的增值稅抵扣的不同,即是增量抵扣還是全額抵扣。
他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增值稅轉型具有一定的減稅效應,毫無疑問會影響稅收收入。”但他強調指出:減稅是從稅制的意義上來說的,但不意味著實際稅收的減少,也有可能反而增加。
與外界存在某些憂慮的觀點不同,劉尚希對本次增值稅轉型給予了正面評價:“既是中國完善稅制的需要,又能刺激經濟的增長,是一箭雙雕的好事情!
方案應是全額抵扣
《21世紀》:從明年元旦起全國范圍內要實施增值稅全面轉型,據你所知,目前有沒有具體的實施方案?
劉尚希:現(xiàn)在增值稅轉型的具體實施方案應該是有的,但恐怕要到增值稅全面轉型具體實施的時候才會知道。
增值稅轉型,從理論上、具體實施步驟上來講,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行已經非常成熟。其實,增值稅轉型的實施條例已經有了,它也不是一個新稅種。全面推行增值稅轉型的具體實施方案,不會像增值稅改革試點那樣個性化,在實施中不需要個性化解決更多的問題。
《21世紀》:談到了試點,之前在2004年7月1日曾有“東北模式”,2007年7月1日又推出“中部六省模式”,為了促進地震災區(qū)的經濟恢復,今年8月1日又提出了“汶川模式”。這次全國全面施行的增值稅轉型方案,與這三個方案有什么異同?
劉尚希:實際上,增值稅轉型就一個模式——從生產型轉為消費型。無論是“東北模式”、“中部六省模式”還是“汶川模式”,其實只是對企業(yè)新購設備所含的增值稅抵扣的不同——是增量抵扣還是全額抵扣。
我覺得所謂“增值稅轉型模式”,可能性只有三種,全額抵扣,增量抵扣,再就是先實行增量抵扣然后逐步全額抵扣。但最終方案到底是怎樣,目前還不明朗。
如果根據財政部門測算的明年實施該項改革將減少當年增值稅收入約1200億元的規(guī)模來推斷,我認為明年即將實施的消費型增值稅所采取的方案,應該是企業(yè)新購設備所含增值稅全額抵扣,而不是增量抵扣。
但也要考慮到具體情況。增值稅轉型可以一次轉型、一步到位,也可以分步轉型、逐步到位。如果政府考慮到稅收(減少帶來的)壓力,也不排除增值稅轉型分步實施,先增量抵扣也就是部分抵扣,然后逐步實現(xiàn)全額抵扣。
所謂的“東北模式”,實行的就是增量抵扣,對經濟刺激力度不是很大。明年全面推行的增值稅轉型,既要考慮到經濟發(fā)展的需要,又要考慮到財政的承受能力,要統(tǒng)籌考慮。
技術、資金密集行業(yè)受益大
《21世紀》:能不能具體分析一下增值稅全面轉型對各個行業(yè)的影響?
劉尚希:無論采取什么樣的方式推進增值稅轉型,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行業(yè),一定受益程度比較大,而勞動密集型行業(yè)會受益程度比較小。因為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行業(yè)購進機械設備比較多。換句話說,就是企業(yè)升級換代任務比較重的企業(yè)受益比較明顯。
《21世紀》:勞動密集型產業(yè)中,民企、中小企業(yè)占多數,這是不是意味增值稅轉型對這類企業(yè)的減稅效果不明顯呢?
劉尚希:這不能一概而論。
中小型企業(yè)也分為技術密集型、資金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企業(yè),只不過在中小型企業(yè)中,勞動密集型企業(yè)所占的比重比較高,從這一角度來講,中小型企業(yè)沒有大中型企業(yè)的受益程度大。但從整體來講,實現(xiàn)增值稅轉型會有一定的積極效果,有助于企業(yè)擴大投資,技術改造和升級換代,有助于產業(yè)升級。
《21世紀》:這樣一來,是否存在有些人擔心的所謂稅收歧視問題?
劉尚希:這不存在歧視問題。增值稅是一個中性稅種,與個人所得稅改革的性質是一樣的。
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調整,從800元到1600元再到2000元。起征點從1600元調到2000元時,月收入在1600元至2000元的群體受益最大,這樣的稅收調整,就對其他收入群體造成歧視了么?
一個道理,增值稅轉型不可能讓所有的企業(yè)都有同樣的受益程度,不能把受益程度的不同視為稅收歧視。
轉型不意味稅收會減少
《21世紀》:中國經濟目前是危中有“機”,大家普遍希望這是實現(xiàn)經濟結構調整、轉型的一次良機。增值稅轉型會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劉尚希:增值稅轉型對經濟結構轉型肯定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實現(xiàn)增值稅轉型只是促進經濟結構轉型的其中一個因素,但并不是就解決了企業(yè)升級換代、實現(xiàn)產業(yè)升級的所有問題了,確切地說,增值稅轉型只是解決了企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設備更新在稅收方面的一個障礙。
《21世紀》:國家目前是否有能力承擔這次稅收調整成本?
劉尚希:增值稅轉型具有一定的減稅效應,毫無疑問會影響稅收收入。但在經濟下滑的情況下,政府要保持經濟增速,這種增值稅轉型,既是中國完善稅制的需要,又能刺激經濟的增長,是一箭雙雕的好事情。
減稅是從稅制意義上來說的,并不意味著實際稅收減少,有可能反而增加。
通過增值稅轉型,促進企業(yè)投資,企業(yè)的升級換代和產業(yè)結構升級,企業(yè)發(fā)展更好了,經濟增長上來了,這種減稅的成本就彌補回來了。
《21世紀》:距離2009年1月1日全面推行增值稅轉型還有1個多月,是否會有一些企業(yè)為了更多享受稅改的好處,改變企業(yè)的某些經營行為,比如推遲購買大型機械設備?這對今年的經濟增長是否會產生負面影響?
劉尚希:可能會存在這方面的問題,但影響不會很大。因為這一問題在具體的增值稅轉型方案中會予以考慮,從技術方面解決掉。
其實,如果企業(yè)急需購進機械設備(擴大生產),該買的還會買;對于發(fā)展出現(xiàn)了一定困難的企業(yè),或者考慮轉產的企業(yè),即便是稅收再優(yōu)惠,肯定也不會考慮現(xiàn)在購進機械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