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會計網(wǎng)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金融危機后衍生金融工具會計計量思考

2010-03-03 15:24 來源:馬廣奇

  論文提要:全球金融危機的直接誘因是衍生金融工具的過度使用,危機后衍生金融工具及其會計計量問題成為全球反思的焦點。本文從會計學角度,結合我國實施不久的新會計準則,對衍生金融工具如何進行行之有效的會計計量問題進行初步的探討,并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

  一、金融危機后需要對衍生金融工具進行反思

  2008年秋季以來,一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fā)的金融危機肆虐全球。金融危機的誘因是衍生金融產品及其過度杠桿化,而制造和炒作這些金融衍生產品的證券公司則被認為是罪魁禍首。“貝爾斯登”和“萊曼兄弟”這些如雷貫耳、呼風喚雨華爾街多年的世界超級投資銀行在自己一手制造的危機中“玩火自焚”,率先倒下;參與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機構無一幸免,損失慘重,大量倒閉。衍生金融工具何以導致了這場全球性金融危機?留給世人不盡的反思。

  衍生金融工具是從傳統(tǒng)金融工具中派生出來的一種金融交易工具。國際互換衍生協(xié)會對其是這樣描述的:“衍生性金融工具是有關交易者轉移風險而互換現(xiàn)金流量的雙邊合約。合約到期時,交易者應付對方的金額由商品、證券指數(shù)的價格來決定;Q交易、遠期交易、利率上限、利率下限等都由雙方協(xié)議確定。期貨和認股權證則是在交易所交易的標準衍生工具。”它具有以下特征:(1)波動性,其價值隨著標的價值的變動而變動;(2)杠桿性,衍生金融工具不需要交納合同所載的全部金額,只需交納少量保證金等費用即可進行交易。由此可知,衍生金融工具是具有高風險的,尤其是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不斷創(chuàng)新的金融工具越來越復雜,使用者的目的越來越偏離避險保值功能而追求投機獲利,這使衍生金融工具的風險越來越高。衍生金融工具對企業(yè)財務狀況的影響越來越大,對金融市場正常運行的威脅也越來越大。正是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復雜性和杠桿性,再加上全球金融市場監(jiān)管的松懈,導致金融市場的過度泡沫化,在美國次貸危機的誘發(fā)下,脆弱的全球金融體系終于癱瘓,演變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機。

  二、我國衍生金融工具會計處理現(xiàn)狀

  以前我國對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處理僅在表外披露,并未納入表內核算。2006年2月財政部在頒布的新會計準則中第22號、23號、24號和37號明確規(guī)定了對衍生金融工具的具體處理,將其納入了表內核算。

  根據(jù)現(xiàn)行會計準則的規(guī)定,衍生金融工具可劃分為三類進行核算,即交易性金融資產或負債、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變動的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或負債和套期工具。交易性金融資產或負債為除以下之外的衍生金融工具:(1)被指定為有效套期工具的;(2)屬于財務擔保合同的;(3)在活躍市場沒有報價且其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權益工具投資掛鉤并須通過交付該權益工具結算的衍生工具除外。前兩類在取得時以公允價值作為取得成本,第三類即屬于套期保值的衍生金融工具滿足條件的運用準則規(guī)定的套期會計方法進行處理。企業(yè)應該按照公允價值對金融資產進行后續(xù)計量,且不扣除將來處置該金融資產時可能的交易費用。但是,下列情況除外:(1)持有至到期投資以及貸款和應收款項,應當采用實際利率法,按其攤余成本計量;(2)在活躍市場沒有報價其公允價值不可能可靠計量的權益工具投資,以及與該權益工具掛鉤的并需通過交付該權益工具結算的衍生金融資產,應當按成本計量。在后續(xù)計量中,套期工具形成的利得或損失屬于有效套期的部分直接確認所有者權益,其中在處置境外經營時形成的,計入當期損益;屬于無效套期的部分計入當期損益。當合同的權益或義務終止或符合《企業(yè)會計準則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規(guī)定時進行終止確認。

  三、我國衍生金融工具會計處理方法利弊分析

  從現(xiàn)階段我國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處理,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我國在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處理上實現(xiàn)了重大改革。首先,突破了傳統(tǒng)的會計要素定義,將衍生金融工具納入表內核算;其次,發(fā)展了會計的計量基礎,引入公允價值計量基礎;而且,還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再次確認的會計確認方法。這對更準確地計量衍生金融工具的價值有著積極的意義。首先,隨著經濟的發(fā)展,衍生金融工具在企業(yè)的經營活動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它對企業(yè)的經營成果也有極大的影響,因此,將其納入表內核算是一種必然趨勢;其次,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價值與市場密切相關極具波動性,采用歷史成本計量不能真實計量其價值,用公允價值計量更具相關性;再次,衍生金融工具是在未來某一時期進行交易,合約標的在合約簽訂后交易發(fā)生之前所發(fā)生的價格變化對于企業(yè)財務狀況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對衍生金融工具的再確認也是保證財務報表的公允性和客觀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這些方面的突破,使我國會計核算方法與國際慣例接軌,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經濟全球化的要求。

  然而,衍生金融工具的處理方法也好似一把“雙刃劍”,雖然現(xiàn)有方法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但它同時也帶來了不少問題,其在實施過程中面臨不少困難。

  1、公允價值的確認方面。

  公允價值是在公開活躍市場上買賣雙方在自愿平等原則上的交易價格,但是我國市場經濟還處于初級階段,金融市場還不夠健全,有很大一部分的金融工具的價值都不能從活躍市場上取得。會計準則又規(guī)定對不存在活躍市場的金融工具企業(yè)應采用估值技術確定其公允價值。然而,在我國獨立的評價機構尚不健全,該類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會計人員的職業(yè)判斷,這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操縱利潤的空間;而且即使是存在活躍市場的金融工具,由于我國金融市場的監(jiān)管不力,再加上信息的非對稱性和道德風險等因素,其價值也不一定公允。

  2、混合計量基礎的矛盾。

  將衍生金融工具納入報表核算后,表內核算項目既有以歷史成本為計量基礎的數(shù)據(jù),又有以公允價值計量的數(shù)據(jù)。這造成在計量口徑上不一致,其經濟意義也不一樣,影響了財務報告的可比性,納入同一報表內勢必會影響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

  3、確認時點的選擇。

  具體包括初始確認時點的選擇和再次確認時點的選擇。衍生金融工具是在未來時點發(fā)生的交易事項,在簽訂合約時不需要或僅需要少量凈投資,但又能對企業(yè)財務狀況產生較大影響。如在簽訂合約時予以確認,衍生金融工具在未來是否交易具有很大的不確定,但它又對未來有很大的影響,如果合同到期再次確認不能反映企業(yè)存在的風險及收益,不利于報表使用者做出決策。再者,衍生金融工具的價值波動頻繁而且劇烈,何時進行再確認才能反映其真實情況也較難確定。

  四、衍生金融工具會計處理改進建議

  針對衍生金融工具會計處理上存在的問題,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改善:

  1、分別計量。

  即對具有活躍市場的衍生金融工具按公允價值計量,不具活躍市場的衍生金融工具按歷史成本計量,并于每年末進行減值測試,復核其賬面價值。這樣更符合我國現(xiàn)階段金融市場尚不健全的特點,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預防企業(yè)操縱利益,同時也增強了企業(yè)間的可比性。

  2、明確標注。

  將衍生金融工具納入核算時應將按公允價值計量和歷史成本計量的分別統(tǒng)計,清楚標注出來,這樣會計信息使用者就可以對報表有更好的理解。

  3、增加明細。

  對衍生金融工具的確認應在考慮成本效益的原則下,盡量縮短再確認的時間間隔,使之更好地反映衍生金融工具的真實情況?蛇m當增加衍生金融工具明細表,詳細列示企業(yè)所持有的金融工具在一段時間內不同時點的價值,這樣就能動態(tài)地反映衍生金融工具價值。

  4、完善制度。

  從長遠看來,應該汲取金融危機的教訓,加強我國金融市場體制建設,完善市場監(jiān)管制度,提高會計人員的金融知識。只有將我國的市場機制完善了才能更好地使用與衍生金融工具更具相關性的公允價值計量方法,才能更好地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在進行會計核算過程中,會計人員只有具備了豐富的金融知識才能洞悉每項衍生金融工具的實質,才能更好地進行職業(yè)判斷。

  主要參考文獻:

  [1]財政部.企業(yè)會計準則[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2

  [2]徐筱婷,馬廣奇.《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準則對基金投資的影響[J].投資研究,2007.10.

  [3]仲巍.《企業(yè)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問題和計量》的相關問題研究[J].吉林大學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yp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