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會計網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文 章

淺議我國現階段的通貨膨脹

2012-12-28 09:24 來源:吳 真

  摘要:隨著經濟的飛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但這兩年的物價漲速驚人,通貨膨脹現在已經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名詞,可并不是每個人都了解它的確切含義。誤解或曲解它的含義,只能給它添加更多神秘色彩并產生誤導作用。文章就通貨膨脹產生的原因及影響進行了分析,并總結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通貨膨脹;成因分析;對經濟的影響;戰(zhàn)勝通脹

  通貨膨脹是指在紙幣流通條件下,由于國內貨幣供應量超過商品流通的客觀需要量,從而引起紙幣不斷貶值和一般物價水平持續(xù)上漲的經濟現象。這里包含兩重含義,一是紙幣的發(fā)行量超過了實際需要量;二是由此引發(fā)了貨幣貶值。這兩者之間是緊密相連的。

  一、通貨膨脹的成因分析

  (一)貨幣的超量發(fā)行

  通貨膨脹的根本原因在于貨幣發(fā)行太多,包括國內和國際兩方面的因素。中央銀行發(fā)行貨幣應當根據貨幣流通規(guī)律和經濟發(fā)展規(guī)模來加以確定,貨幣發(fā)行過多必定會導致通貨膨脹。正如貨幣學派創(chuàng)始人弗里德曼所說:“通脹無論何時何地皆為貨幣現象”。2011年末我國GDP總量為47.1萬億元,廣義貨幣供應量達到85.2萬億元,超出38.1萬億元,這超出的38.1萬億元就是超發(fā)貨幣,必然會成為我國通貨膨脹的主推手。對此,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經濟學家周其仁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國的“貨幣老虎越養(yǎng)越大”。貨幣超量發(fā)行引發(fā)通貨膨脹,這一規(guī)律不僅適用于國內,也適用于全球。但是美元超發(fā)并不會在美國國內引發(fā)通貨膨脹,只會把戰(zhàn)火燒遍全球,這是美元在全球的貨幣霸主地位所決定的,美元的超量發(fā)行會推動全球的通貨膨脹。

 �。ǘ┬枨罄闲偷耐ㄘ浥蛎�

  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是指總需求過渡增長所引起的通貨膨脹,即“太多的貨幣追逐太少的貨物”,按照凱恩斯的解釋,如果總需求上升到大于總供給的地步,此時,由于勞動和設備已經充分利用,因而要使產量再增加已經不可能,過渡的需求是能引起物價水平的普遍上升。我國當前的需求過度情況,明顯可以從投資過多表現出來,在中央積極的財政政策指導下,中央和地方政府聚集了大量資金,對基礎設施建設進行大量投資,包括交通、能源、災區(qū)重建等;與此同時,這些資金帶動了大量民間投資,包括房地產在內的固定資產投資不斷增加,投資方式呈現泡沫狀,物價上漲壓力巨大;資源的稀缺也是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從全球經濟中長期發(fā)展看,隨著全球各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類對自然資源的消費需求也會日益擴張,所以,這些自然資源的價格總的趨勢是向上不斷提高,從而在全球范圍內拉動資源價格上漲。

  (三)成本提高引發(fā)通貨膨脹

  我國經濟發(fā)展到目前這個階段,特別是人均GDP達到2000美元以后,多種生產要素價格走勢都出現了拐點,價格的提升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比如,土地價格大幅上升,能源、資源包括水資源價格也在大幅上升,最典型的還是勞動力成本的上升。我國低價勞動力“無限供給”的格局已經發(fā)生了變化,這種變化可以說是歷史性的。當人均GDP提高后,也將意味著勞動力成本會有相應上升。其他要素成本也存在同樣的趨勢。隨著中國經濟的發(fā)展和經濟規(guī)模的擴大,中國對原材料、能源等自然資源的需求也大幅度增長,國外資源的依存度也迅速提高,這必然導致資源價格的上漲,也提高了企業(yè)的生產成本。另外環(huán)境保護成本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國政府對節(jié)能減排越來越重視,相應的要求和標準也越來越高,為了滿足這種要求,企業(yè)就得增加人力、物力,這就客觀上進一步加大了企業(yè)的生產成本。

  二、通貨膨脹對經濟的影響

 �。ㄒ唬┩ㄘ浥蛎浻绊懫髽I(yè)的技術進步,導致生產的倒退

  通貨膨脹一方面使企業(yè)的技術改造成本增加,另一方面企業(yè)由于產品熱銷而不重視技術改造,結果導致技術進步緩慢,降低了勞動生產率和產品的升級換代。在通脹期間,由于原材料等初級產品的價格上漲往往快于產成品,從而會增加生產性投資的風險和經營成本,使投資不如投機,生產不如囤積的現象普遍出現。其結果,一方面使生產領域的資金大量流向流通領域,導致生產萎縮;另一方面造成原材料越短缺,越囤積,出現短缺和積壓并存的惡果。

  (二)通貨膨脹擾亂分配結構。對于不同收入種類的人,在通貨膨脹中,各自的利益所受的影響不同

  以工資和租金、利息為收入者,在通脹中會遭受損害,而以利潤為主要收入者,卻可能獲利。通脹不僅引起收入的再分配,而且也會引起財富的再分配。面值和收益穩(wěn)定的金融資產,在通貨膨脹期間其價值會降低,因此,持有這些資產的個人和階層會受到損失,其債務人則會因通貨膨脹而受益。各種實物資產在通貨膨脹期間會因價格上漲而使持有者受益。

 �。ㄈ┩ㄘ浥蛎洉绊懡鹑诼毮艿恼0l(fā)揮,破壞正常的信用活動

  通貨膨脹會降低借款成本,從而誘發(fā)過度的資金需求,迫使金融機構不得不加強信貸配額管理,進而削弱了金融機構的運營效率。通貨膨脹影響了貨幣職能的正常發(fā)揮,使貨幣符號的價值貯藏職能喪失,價值尺度和價格標準混亂,一旦人們的貨幣幻覺消亡,必將擠兌風盛行,有可能引起銀行的破產和倒閉,甚至引發(fā)更大的政治經濟危機。

  三、如何戰(zhàn)勝通貨膨脹

 �。ㄒ唬┰鰪娭醒脬y行制定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控制貨幣發(fā)行

  中央銀行的獨立性是指法律賦予中央銀行在國民經濟宏觀調控體系中制定和執(zhí)行貨幣政策、進行金融監(jiān)管與調控的自主權,以及為確保自主權的有效行使而采取的相關法律措施。如果中央銀行沒有貨幣發(fā)行權,就不能實現對國家經濟的有效宏觀調控。只有保障中央銀行獨立地發(fā)行貨幣,才能保證幣值穩(wěn)定。市場經濟在我國已經推行30多年,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已經初步建立起來。但實事求是地說,我國中央銀行在貨幣政策方面的獨立性還顯得遠遠不夠,其中的原因復雜多樣,既有中央銀行自身調控技術有一個逐漸成熟過程的原因,也有政策調控不到位的問題,還與中央銀行操作獨立性不夠有關,與改革開放以來中央銀行一直抱著用“積極”的貨幣政策來推動經濟發(fā)展的慣有思維有關。只有中央銀行真正掌握貨幣發(fā)行權,通貨膨脹才有可能被降到最低程度。

  (二)實行緊縮性的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

  即中央銀行通過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壓縮商業(yè)銀行信貸規(guī)模,減少貨幣供給量,來實現宏觀緊縮。通過公開市場業(yè)務的操作,出售有價證券,回籠貨幣資金,以相應減少流通中的貨幣量;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減少銀行的超額準備金,抑制其信貸擴張能力,從而減少投資和貨幣供應量;提高再貼現率,以影響商業(yè)銀行的借款成本和市場利率,控制商業(yè)銀行的信貸規(guī)模,減少對信貸的需求,減少貨幣流通量;政府通過增收減支的辦法來抑制總需求的增長,實現宏觀緊縮。

 �。ㄈ┵Y本流出有助于抑制國內通脹,適當放寬資本流出標準

  所謂資本流出,是指那些資產性權益包括貨幣、債券、股權等從國內流向國外,從而形成未來對國外的某種索取權。資本的逐利性決定了它不僅要在國內興風作浪,而且還一定會在國際上游竄。一個簡單道理就是資本有流入就必定會有流出。適當放寬資本流出標準,有助于減輕國內通貨膨脹的壓力。適當調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一個經濟水平較低、人均GDP向發(fā)達國家追趕的國家中,本國貨幣必然會逐步升值,這是歷史規(guī)律。如果中央銀行強行禁止這種升值,就必須多發(fā)貨幣,從外來投資者和出口企業(yè)手中回收外匯。這種貨幣發(fā)行必然會推動國內通貨膨脹。相反,如果中央銀行允許貨幣升值,就不用發(fā)行這么多貨幣去購買流入國內的外匯,同時還會由于匯率升值,企業(yè)可以從國外進口到更多的商品。國內資源供給增加了,也會有助于抑制通貨膨脹。由于我國投資自由度不高,很多企業(yè)從外貿出口中賺到外匯后,不得不投向房地產、股票市場,這是推動我國資產泡沫、通貨膨脹的重要原因之一。人民幣適當升值后,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啟動內需。發(fā)達國家的經驗表明,只要能建立起一個覆蓋全社會、比較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啟動內需將變得十分容易。

  (四)有效改善供給

  有效改善供給是指以積極刺激生產的方法增加供給,同時壓縮總需求來抑制通貨膨脹的政策。改善供給的主要措施有:降低所得稅稅率,提高機器設備的折舊率,促進投資,增加供應,實行有松有緊、區(qū)別對待的融資政策,以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和產品結構,通過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從根本上改善貨幣流通狀況。減少政府對企業(yè)的活動限制,讓企業(yè)更好地擴大商品的供給。

  四、結論

  中國在積極應對通貨膨脹的時候,除了加強宏觀經濟政策調控政策以外,還應該進一步完善和加大對養(yǎng)老、醫(yī)療等社會保險制度改革的力度,使其能惠及全體中國人民。同時,要積極進行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使其更加合理、公平。只有這樣,才能標本兼治,才能把保增長、保民生、保穩(wěn)定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才能不斷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才能維護和平穩(wěn)定的社會局面,才能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和衷共濟,迎難而上,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fā)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道路上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打下牢固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余斌.中國式通貨膨脹-我國價格持續(xù)上漲的影響因素、發(fā)展趨勢與對策研究[M].中國市場出版社,2011.

  2.劉元春.中國通貨膨脹的成因研究[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3,錢曄.貨幣銀行學[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zoe